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依托资源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背后是惨重的生态环境代价。资源的极大浪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我国多地雾霾天气严重,不仅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发展,而且使资源优势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弱,需要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速度,才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减轻环境压力,建设生态文明。而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来自于市场需求、政府管制引导、企业竞争的外在动力。通过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将为人力资本的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并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从市场、政府、企业、法制等方面产生外部效应,以此驱动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反过来,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又会对金融生态产生反作用,促进金融生态的优化。本文以内蒙古金融生态与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线,首先界定金融生态、绿色金融、资源利用方式的概念,然后通过梳理国内外金融生态、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及两者关系的研究动态,分析金融生态的相关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和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动力,并对内蒙古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经济基础较差、金融发展落后、政府职能错位、法制不健全的问题。其次,论述了金融生态与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金融生态通过增加需求、提供经济基础、提高金融业能力、优化外部环境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进而引导了资金的流向,打通了资金流通渠道,降低了风险,并产生外部效应,形成了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动力,驱动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反过来,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又加快经济发展、推动金融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法制环境,金融生态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再次,从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水平、政府行为、法制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内蒙古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得分,然后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内蒙古金融生态与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四个因素均不是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提出内蒙古优化金融生态促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