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慢性脑供血不足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阐明慢性脑供血不足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脑供血不足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首先参照2000年日本第16次脑卒中学会正式颁布的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以明确患者的诊断。然后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思路,结合我科名老中医的临床辨证,对从福建省建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老年科、康复科收集到的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虚证参考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修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实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高等院校相关教材制定。同时对患者的相关疾病、入院后的颈动脉彩超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上述因素与其主要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好发年龄为60-79岁之间,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其中以高血压病多见,共78例,占78%,糖尿病共33例,占33%,高脂血症共34例,占34%,所行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有椎动脉或颈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其中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多见。2.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中医证候实证以痰瘀多见,其中痰瘀互阻较常见,占42%,虚证以气虚肾虚为主要表现,其中肾虚、气虚为主要证候表现,以肾气虚为主,占47%,此外本病患者多伴有肝虚及阴虚。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可分为标实证、本虚证、本虚标实证,以本虚标实证为多;其中标实证以痰瘀互阻为主,本虚证以肾气虚为主,本虚标实证以肾气虚痰瘀互阻为主。3.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本虚标实证中伴发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标实证组及本虚证组,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本虚标实证组亦比标实证组及本虚证组高。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多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在治疗本病过程中需注意对这些疾病进行调控,中医证候以肾气虚痰瘀互阻为主,治疗上以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除此之外尚见部分肝虚阴虚患者,治疗上加以滋阴养肝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