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寄主对病害的结构抗病性、病害的组织发生及寄主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从研究中探求病害的发生机理和寻求行之有效的病害控制方法。 1.通过比较感病树种和抗病树种的解剖结构发现,抗病树种茎的表皮细胞小,表皮和角质层厚,细胞间排列紧密,髓射线宽,茎的导管腔小。茎上皮孔小,数量多,角质层厚,补充组织外层细胞壁较厚,补充组织与皮层交界处有1-3层木拴层细胞。 2.病组织显微切片表明,病害发生初期树皮内形成双木栓层。但病害的继续发展扰乱了各种细胞的正常分化功能,使它们倾向于形成单一的薄壁细胞。形成层和髓射线薄壁细胞分裂增生能力加强,木质部无序增生明显。被侵染的木质部导管被侵填体严重堵塞(侵填体填充有明显的分界线),有的导管被降解。病情从中心向纵向、弦向扩展要重于和快于横向,在横向上向外要重于和快于向内。病组织内真菌潜伏侵染严重。 3.幼树在感染冰核细菌溃疡病的初期,树皮含水率比健康植株略微偏高,病株和健株的树皮含水率对强胁迫在短时间内作出的响应不同。病株树皮的果胶质含量比健株略高。病株树皮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总体水平上要低于健株。25℃以上时病株的单糖含量高于健株,20℃以下时却低于健株;在双糖含量上,基本上是健康植株高于患病植株。在病情轻微的情况下,病株树皮的叶绿素含量要高于健株,但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病害能破坏叶绿素。病株树皮的内源生长素(IAA)和玉米素(ZR)含量要高于健株,而内源赤霉素(GA4)和脱落酸(ABA)含量要低于健株。 4.病株在发病初期树皮和木质部的K、Ca、P含量分别比健康植株高,Fe含量基本上低于健康植株。随着病情的加重,K、Ca、Fe含量降低。 5.接种冰核细菌后寄主树皮的电解质渗出率有所增加。冰核细菌在-3℃~-7℃时成冰核活性较强。在冰核细菌成冰核活性温度范围内时间越长,寄主遭受的伤害越严重,电解质渗出率越高。 6.罹病寄主在罹病初期呼吸强度有所增强,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呼吸强度逐渐减弱。 7.发病初期,病株树皮的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电泳图谱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是病株树皮的酯酶(EST)同功酶比健株少了一条谱带。病健株叶部的同功酶图谱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