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讽是西方文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反讽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是观照和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本文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来对反讽进行探讨的.文章主要是通过考察反讽的基本内涵和亚型来对反讽进行深度考察和思考的.全文总共分成四个部分:一、反讽定义的界定;二、反讽的亚型分析;三,反讽的分析解读;四、反讽与言说.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对反讽的定义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界定.首先,对历史上反讽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简单追溯,这对于理解反讽极有必要,总共分成三个阶段:从古希腊到十八世纪的德国浪漫派为第一阶段,这时的反讽主要是一种辩论与修辞技巧;德国浪漫派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新批评派是第二阶段,此时反讽加入了哲学元素,认为是一种创作原则;第三阶段是新批评派的反讽,他们非常重视反讽,把它看作是诗歌的结构原则。第二,提出辞书和重要理论家对反讽的界定,进行分析后归纳出反讽的基本要素:反讽具有假相与真实的双重含义;反讽的表层与深层之闻存在着对立,体现着否定关系。
为了更深入的探讨反讽,第二部分对反讽的一些亚型进行了分析.反讽的复杂性也体现在分类上,在这里,依据反讽使用者的手法技巧不同,大致分为克制陈述、夸大陈述和戏仿三种亚型;就其在文章中的功能不同,又可分为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反讽三种变体。通过对这几类反讽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反讽的内涵。除了关注反讽具有言意悖反(主要存在于言语反讽中)的基本特点外,对反讽的研究还应该纳入语境当中,在特定的情境里,人们的期望与结果并不一致,由此产生怀疑与否定之情,此时则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反讽.
第三部分对反讽进行了分析解读.反讽的双重含义不仅体现在其定义上,也体现在对反讽这种言说方式解读的复杂性上。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解读的:首先,反讽是含蓄巧妙的修辞策略,作者将自己的态度或事实真相隐藏在陈述之下,避免了简单说教,反讽的含蓄还体现在与讽刺的区别上,它是“不着痕迹的讽喻靠;同时,也是一种智慧超脱的人生态度,成功的反讽体现的是反讽者智慧的优越、认识的清醒和态度的从容,对于读者而言,悟到反讽深意之后也会有种成就感和愉悦感;反讽又是人生的“解毒剂井,可以说,反讽呈现的是喜剧的外观,潜藏的却是自我反思与批判的内核,它是一种严肃的文字游戏.
第四部分通过对反讽和言说的关系进行阐述,说明言说方式取决于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进一步对反讽进行了深层考察。反讽应该说是对世界反思的产物,席勒对感伤诗作了精辟的分析,席勒笔下的“戏谑地讽刺诗”其实就是反讽.反讽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呈现出自我的思考以及对世界的态度。反讽与个人的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