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小青的《海军密约》中译本看译者主体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西方理论界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文化转向”,推动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长期以来,在翻译研究中被忽视的译者的身份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译者的地位也逐渐凸显,其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同时,现代阐释学、目的论、结构主义、操纵学派等翻译理论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此研究。很多译者的译作可以作为分析材料用来研究译者主体性,程小青1916年的译作《海军密约》就是其中的一例。作为程小青是一位的作家和翻译家。虽然受到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有关他的翻译作品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而对于程小青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是少之又少,几乎为空白。事实上,有关程小青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他创作的侦探小说《霍桑探案》上。因此,本文作者意图扩展有关程小青的研究范围,尝试以他的译作来分析其译者主体性。程小青的译者主体性在他的翻译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多重身份,并探讨影响译者主体性的诸多因素,指出译者主体性不仅是指作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为了实现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而且还应包括译者受到的客观翻译环境的制约,如:当时的译文读者,社会,文化等,换言之,译者主体性是主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这些特征在程小青1916年《海军密约》的译本中的表现,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对原著的增减等语言方面的操纵体现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而译者的受动性体现在译者所受到的诸如出版社,意识形态的约束。通过上述的分析、论证,揭示程小青1916年《海军密约》译本与原著内容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对文学翻译研究的启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起着关键的作用,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都受到译者的影响,同时影响翻译的其他各种因素也都是通过译者的翻译实践体现的;文学翻译批评既要对文本中的语言、美学等文学系统内部的研究,也要研究译者自身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译作产生的决定性的影响;译者主体性理论为探讨译本与原著的关系及差异,为翻译文学研究以及文学翻译批评提供新的视角。本论文共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第二章回顾并总结了前人在译者主体性,侦探小说翻译以及程小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引入译者主体性理论,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多重身份以及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多种因素对该理论进行阐述,并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过程。第四章以译者主体性理论为基础,从宏观到微观对程小青1916年《海军密约》译本进行考察该译本内容与原著的差异,从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等方面分析,并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社会、文化等方面原因。第五章总结全文,并指出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由于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加之交通便利,淮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开发较为充分的地区之一。隋唐至北宋时期,淮河流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显著发展,唐代就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天然能源的消耗已经成为了我国工业与经济发展中不可不考虑的一项重大问题,资源缩减,空气、河流污染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目前为止较为严重的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会丧失信心,
<正>顺铂(DDP)所致肾损害属“药毒”、“肾虚”范畴。中医认为顺铂之毒壅积于肾,留聚膀胱,治不及时或治未得法,则必耗伤肾气,“精气夺则虚”,肾气不固,肾精失藏,开合失司,乃
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周期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外治疗法等方面综述了黄体不健不孕的中医治疗方法,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以肾虚肝郁型多见,治疗上以补肾疏肝为主,并取得满意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正确运用批评与激励学生的方式、方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讲究批评与激励的艺术,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中医学的继承的核心应当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多途径的诊疗手段和研究方法。当前的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大部分都是用动物实验,临床上都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因此从方向就
晋韵,是指晋人书法的神韵、韵味。“韵”的兴起代表着书法家人文精神的觉醒,书法不单只注重实用性,更加注重书法家个人精神的体现,书法的审美特质渐渐增强。东晋时期,迁徙到江南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和管理职能正在发生变化,它不仅要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且也致力于“社会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创造或创造力乃人的本质或人之内在本性的体现。在此意义上,人人都有创造力。这是由于人的内在本性中存在着一种"似本能"的自我实现趋向,而创造力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