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科学不断突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步入信息社会,信息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全球化、服务化、信息化以及分权化等新经济的影响下,信息产业不断软化并逐渐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发展,软件产业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同时由于软件产业是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其空间区位选择与信息通讯技术的关系密切,软件产业的集聚与扩散、中心化与郊区化逐渐成为学者争论的焦点,软件产业的空间区位问题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众多地理学家开始从空间视角探索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其空间区位演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型信息通讯技术支撑下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但研究的案例城市以国外大都市居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还没有此类研究。本文试图弥补这种差距,为中国大都市区软件产业区位模式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论文结合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工具与方法,以上海软件产业的空间分区位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上海软件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透视上海软件产业区位选择的演化过程,探讨其影响因子与动力机制。并且以软件产业集聚区为切入点,以目前上海市软件产业规模最大的浦东软件园为研究案例,系统考察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都市区内软件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过程与动力机制。论文共分为七章四部分,将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第一部分包括前两章,是论文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简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并界定软件产业的概念、分类。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软件产业在宏观、中观层面的空间分布以及对软件产业集聚区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对上海软件产业的区位及演变特征以及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三章在分析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总结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归纳上海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海软件产业发展现状。第四章利用上海信息化委员会02年与09年出版的上海软件企业名录中包含的空间数据,深入分析上海软件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特征。第五章着重探讨了影响软件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子,并将其归纳为区域条件、交易成本、市场吸引力三个方面。在其影响机制分析方面着重从政府政策与规划引导的视角分析了政府引导作用对于区域条件、交易成本、市场吸引力的作用力以及对软件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促进作用;第六章属于论文的第三部分,选取浦东软件园为研究案例,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社会调查方法从企业视角对软件产业空间格局的形成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对第二部分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七章为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总结与展望,概述论文的主要结论和未来的研究展望。在对上海软件产业空间区位及其演变特征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上海软件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着集聚与扩散并存的演变特征,一方面上海大都市区内的软件企业不断向郊区扩散,另一方面这种扩散并不是无序的扩散,扩散中存在集聚,从而促使上海软件产业空间分布的多中心格局逐渐显现。市场调节、政府引导、集聚经济吸引对上海软件产业空间格局的形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政府通过政策、规划等措施的引导作用是上海软件产业的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上海浦东软件园区内软件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实证了上述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