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浆Klotho甲基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分析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tick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持续增加,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氧化应激损伤被认为在NAFLD的“二次打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Klotho与氧化应激和代谢性疾病关系密切。Klotho启动子甲基化调控Klotho的表达。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NAFLD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损伤水平和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为NAFLD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根据本研究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56名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NAFLD的患者,另选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所入选人群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收集两组人群静脉血,高密度脂肪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血浆Klotho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Klotho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CR)检测。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Agootino-Pearson法对计量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数据用Mean±SD表示。非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法,数据用Median±IQR。率或构成比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资料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观察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t=4.616,P<0.0001);观察组BM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3.756,P=0.0003);观察组TG明显高于对照组(t=4.576,P<0.0001);观察组TC明显高于对照组(t=5.411,P<0.0001);观察组LDL明显高于对照组(t=2.912,P=0.0044);观察组ALT明显高于对照组(t=9.787,P<0.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浆SOD含量(t=3.254,P=0.0015)和CAT(t=9.338,P<0.0001)明显降低。观察组人群ALT水平与血浆SOD含量呈负相关(r=-0.3581,P=0.0067),与CAT含量呈负相关(r=-0.3317,P=0.0125)。通过对两组人群血浆中Klotho的mRNA的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Klotho基因mRNA(t=19.13,P<0.0001)和蛋白表达(t=15.30,P<0.0001)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人群Klotho蛋白表达量与其血浆SOD水平(r=0.3667,P=0.0054)和CAT水平(r=0.2980,P=0.0257)呈正相关。对照组Klotho甲基化率为24%;观察组甲基化率为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02,P<0.0001)。  结论:氧化应激损伤在NAFLD的“二次打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Klotho甲基化是NAFLD患者血浆氧化应激状态的一个临床标志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