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体内HBV前C/C区准种的分布特征,从HBV群体异质性角度探讨肝衰竭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例为对照组,取入组患者血清,抽提HBV DNA,巢式PCR扩增HBV前C/C区基因,将PCR产物纯化回收后进行T-A克隆,通过基因测序方法得到阳性克隆的基因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准种特征的差异。对于病毒准种的异质性,可以从准种复杂度和准种多样性两方面进行量化分析。为了明确准种复杂度和多样性与HBV DNA载量是否存在相关性,对其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另外,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两组间HBV进化模式的差异。结果:两组的HBV准种构成情况不同,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组的准种复杂度(包括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和准种多样性(平均遗传距离和平均非同义替换位点数)均大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P<0.05)。准种复杂度和多样性与HBV载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同一患者的序列聚在一起,仅少数序列会嵌合在其他患者的序列簇中;来自肝衰竭组的序列分支长度比慢乙肝组的长。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组的准种构成情况较慢性乙型肝炎组复杂,肝衰竭组的准种异质性的量化指标(包括准种复杂度和多样性)亦均大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复杂的HBV准种分布特征可能导致HBV感染重症化,乃至肝衰竭发生。HBV在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和慢乙肝组表现为不同的进化模式,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高病毒载量不是导致病毒准种异质性增加的唯一原因,还可能与病毒本身、机体免疫压力及外界压力作用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