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大学管理模式总是在保持内部逻辑与外部环境动态平衡中不断变革,最终生成相对稳定、持久的自动平衡机制。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会女子大学,虽为差会创办,但在对西方先进管理模式移植中,不断自我调适并逐渐扎根于中国本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成为中国女子大学的先驱,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任何社会科学都是历史的,无时间限制的分析是无意义的。如果仅从宏观的角度对金陵女大三十余年的管理模式进行笼统分析,显然已无法满足认识的需要。以立案为节点,分析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金陵女大管理模式的特色及其适宜性变革,则能更真切地认识大学管理模式的源起、发展及变革的实质。此处的立案是教会大学向中国政府注册的过程,也是金陵女大本土化改革的标志。立案前,金陵女大虽完全处于差会的掌控之中,为传教服务,但也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独特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理念上,形成了宗教管理为主,女性、现代管理为辅的理念体系;在管理主体上,呈现出教会控制下的底层自治特征;在管理制度上形成了以习俗惯例为主的宗教、女性管理制度,正式制度较为现代化但尚未形成体系。立案中,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将矛头直指教会大学,因而此期金陵女大权力冲突、信仰冲突和性别冲突凸显,学校管理层不得不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国家与社会需求。立案后金陵女大本土化变革加速,在管理理念上,变革主要集中于宗教层面,宗教管理理念淡化,国民精神逐渐增强;在管理主体上,政府与教会的相互制衡使管理权逐步转移至国人手中,外部的权力斗争为内部营造了相对自由的管理空间,内部管理气氛空前民主;管理制度也越发本土化、国家化、科学化。历经管理模式的变革,金陵女大的宗教功能减弱、教育功能凸显,保留了宗教信仰中的合理成分,并赋予了其新的时代意义,最终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也逐渐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为国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