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系统评价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o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Sepcifie immunotherapy,SIT)过程中变应原注射时间、变应原累积注射量及糖皮质激素吸入剂量、最高呼气峰流速、总:IgE、螨特异性IgE等的变化。   2.对国内外儿童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探讨儿童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1.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05年2月-2008年6月我院哮喘免疫治疗中心就诊的135例轻中度过敏性哮喘患儿,进行同期对照回顾性分析,其中治疗组接受尘螨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以每4次变应原注射为观察点,历时3.4年,观察治疗时间、变应原累积注射量、糖皮质激素吸入量、最高呼气峰流速变化、总IgE和螨特异性IgE变化,对照组仅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糖皮质激素吸入量、及哮喘发作情况,并在STT结束时评估疗效。   2.利用计算机对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Trials(Clinical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及相关临床试验网站(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进行检索,检索词:Asthma、specific immunotherapy、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等。手工检索会议文献、灰色文献等。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制定效应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无法进行合并分析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1.临床疗效观察结果:SIT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7.6±1.4)岁,对照组病例50例,单纯药物治疗,男28例,女22例,年龄(7.7±1.5)岁。SIT第20次注射、治疗(38.70±2.36)周时,变应原累积注射量达(69.66±4.81)μg,糖皮质激素吸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359,P<0.05):SIT组最高呼气流量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F=7.874,P<0.05);SIT前后总Ig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0.313,P>0.05),螨特异性Ig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Derp=0.517,tDerf=0.717,P>0.05); SIT组疗程结束时患儿及家长主观评价:45.9%表示明显好转,36.5%表示中度好转,16.5%表示稍有好转,1.1%表示无改变;两组患儿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估,SIT组控制率达85.5%,对照组为6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0.150,P<0.01),提示SIT有效。   2.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儿童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相关文献,初筛文献1107篇(中文292篇,英文815篇),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确定是否符合入选标准,最后纳入16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16个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总病例数825例,SIT组482例,对照组343例。合并效应量后显示:(1)哮喘症状评分及症状变化:有6篇文章对哮喘症状评分进行描述,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示SMD为-0.35(95%CI:-0.61~0.09,P=0.007),提示SIT能减轻哮喘症状;有5篇报道了经治疗后哮喘症状加重的病例数,合并效应量分析,RR为0.39(95%CI:0.29~0.65,P<0.00001),提示SIT组哮喘症状加重的例数较对照组低。(2)哮喘用药评分:有5篇文献描述了SIT组与对照组哮喘用药评分,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示SMD为-0.57(95%CI:-1.14~0.00,P=0.05),提示SIT组较用药评分低于对照组。(3)PEF值:共有3篇文章描述了SIT组与对照组的PEF值,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示SMD为-1.14(95%CI:-2.96~0.69,P=0.22),提示PEF值在SIT组和对照组无差异。(4)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结果:共有2篇文章描述了非特异性变应原激发后FEV1下降20%的激发浓度(Provocative concentration causing a20%fall in FEV1,PC20)的变化,结果表明SIT组对非特异性变应原引起的气高高反应性(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BHR)有改善,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5)变应原激发试验结果:共有2篇文章描述了特异性变应原激发后PC20的变化,经描述性分析,结果示SIT组较对照组气道对变应原敏感性明显降低。   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技术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研究中日趋成熟,能够改善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并减少用药,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变应原激发试验指标(PC20)可作为SIT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不同角度头高位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寻求伤后急性期患者床头抬高最佳的角度,建立治疗性体位干预的标准化流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