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问题研究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ui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首先,从数量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构成中的绝对主体,占到了全国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其次,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出口、利税等方面总量占比均已超过半数。第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对长效缓解我国城镇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强大推动力。然而,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的同时,融资渠道狭窄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作为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主要渠道的商业银行也因其传统模式难以与中小企业对接,甚至形成紧张关系而借贷。首先,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层级结构十分复杂,信贷业务效率较为低下,这种管理方式在以往针对大型企业的信贷业务服务中已表现的差强人意,而当面对以“短、频、快”为融资需求特点的中小企业时,基本就难以为继。其次,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存在着经营管理不规范、资产匮乏、抗风险能力差等共同问题,这些特点都与商业银行传统叙做的大型企业信贷业务相差甚远,致使商业银行传统风险评价体系失效。第三,在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经营观念中,从市场上筛选优质客户进行信贷投放以赚取利润的经营思路已经根深蒂固,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商业银行都共同的追逐在现实状态下的优质客户,而不愿通过信贷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经营和发展上的飞跃。第四,商业银行其对从业人员的约束机制十分严格,实行信贷管理终身责任制度已经成为现今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通行做法,在严苛的管理制度下,很多信贷职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敬而远之。最后,商业银行自身也面临十分严格的不良率考核压力,信贷不良率的上升将极大的降低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信用地位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不足的现状,从资本结构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总结,分析了我国官方划型标准下的中小企业特征,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其成因,指出了作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融资对象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呈现漠视态度的内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商业银行信贷模式改革方向。
其他文献
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研制、生产自行火炮和军用工程车辆的重点保军企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集团已成为为我军装甲兵、炮兵、工程兵提供
以中部A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观察与线下田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媒介在乡村抗疫中的角色和作用,考察乡村媒介动员的结构和共振机制。乡村媒介动员存在"基层组织—高音喇叭"和"熟人网络—微信群"双重结构,二者通过"站堆儿"这种乡村人际传播和生活方式完成共振。这两种媒介动员结构分别呈现"压力型传播"和"自救式传播"的特点,并存在高音喇叭硬核式无力、微信单体自救无序、信息孤岛造成谣言生成等现实困境,而村庄组织权力变化、媒介自组织结构离散化、农村社会关系网络解构等因素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