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中的一位著名作家。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他克服自身残疾,不断探索,用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深厚的笔力为读者奉献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些作品还作为经典篇目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多年以来,有许多学者和专家对史铁生作品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不菲。但是,在研究其作品的众多文论中,绝大部分都是从文艺学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而从语言风格学的角度对其小说进行研究的文论则非常少。作为一位成熟的作家,史铁生的文学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随着他的作品创作也经历了不断摸索,逐步成熟的过程。在此,我们将其分为前期、转折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为了更详细和准确地论述史铁生作品的语言风格,笔者只选择其小说文本来进行语言风格的研究;同时,其各个阶段创作的小说文本数量比较多,不可能一一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只选取了其三个阶段中影响力较大且语言风格特点较为突出的几部短篇、中篇和三部长篇小说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即《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没有太阳的角落》、《午餐半小时》、《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原罪·宿命》、《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从调音、选词、择句、设格、谋篇等方面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概括了史铁生小说的语言风格特征。论文总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绪论部分笔者简单地介绍了语言学及语言风格学的发展情况,在第二章至第四章研究分析了史铁生各个阶段小说语言的风格特征,认为其小说的语言风格呈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即简约凝练、质朴含蓄、清新自然、柔婉细腻、雅俗共赏、幽默蕴藉、新奇陌生、沉郁晦涩,充满音乐性和哲理性。并且对形成这些语言风格特征的语言风格手段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在第五章论文还从作家个人的气质性格、人生经历和宗教哲学等方面探讨了史铁生小说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