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速便利的网络及逐渐普及的移动终端让网络购物更加频繁发生,同时也提高了强迫性购物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是强迫性购物的易感人群。虽然国内外对强迫性购物有较多研究,但符合中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强迫性购物影响因素的模型较少,较少研究会从界面设计的角度对强迫性购物进行干预。本研究有两个目的:(1)探讨什么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强迫性购物行为,比较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强迫性购物行为的影响重要程度;(2)根据所提出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对策研究方案。研究首先构建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480份有效问卷。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影响大学生强迫性购物的6个因子:界面设计、品牌度、自控力、网购及商品吸引力、自律性、焦虑度。6因子模型能解释强迫性购物60.99%比例的方差,具有较高的解释力,研究者将其归纳为用户因素和界面环境特征两个角度,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探究控制大学生强迫性购物行为的对策方案。研究一是从用户因素的角度出发,针对强迫性购物者提出强迫性购物缓冲工具进行评估。研究一共有10名被试,他们需观看及操作缓冲工具,然后对该工具进行评分,同时接受采访。结果发现,第一,强迫性购物缓冲工具应有一定个人定制元素,如根据用户强迫性购物系数的不同从而提出不同的建议。第二,合理地评估强迫性购物缓冲工具的干预程度很重要。缓冲工具可作为提醒的工具恰当地出现,但如果是以强制的干预者出现,不恰当地阻止用户购物,可能会引起不好的用户体验。另外,除了所提出的强迫性购物缓冲工具,研究一也从被试成功控制冲动的经历以及经验的角度也提出了控制强迫性购物的方法。研究二是从界面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图标设计风格对视觉搜索的影响。研究二共有48名被试,其中有24名老年人以及24名青年人,他们需在研究者所设计的图标测试系统中完成图标评分任务及图标搜索任务。实验过程中,其任务完成时间、点击次数以及对不同图标的评分会被收集。在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被试在搜索扁平化风格图标时相对于拟物化风格图标其任务完成时间更长。老年人被试更倾向于拟物化风格图标,而对于青年人被试,由于其个性化程度较强,对两种风格表现出不同态度,但总体上更喜欢扁平化风格图标。本研究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为中国大学生移动端强迫性购物研究做出贡献,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在强迫性购物的对策研究上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