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弃疾领导下的辛派词人是中国古代词史中的重要流派。以豪放的词风,议论入词以及好用典故等特点形成了婉约派以外的另一种审美形态。对于辛派词人的研究,前代及近代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所研究。但对于辛派词人好用典故这一共同特点出发,进行研究分析的论著并不多见,本文以使用典故为突破口,从善于用典这一特点出发,对辛派词人词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辛派词人词作中用典数量以及典故类型的分析,总结出辛派用典的特点,以及选择典故时,对一些特定典故的偏好。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词作中蕴含的多元思想意识以及词派和词风形成的深层原因。全文共分引言及四部分正文。第一部分正文首先简单回顾了词作为一种诗歌形式的发展过程,接下来就探究了词作在唐代以及五代时开始用典的情况和原因,北宋时词人慢慢接受词作用典,到最后发展到苏辛以及辛派词人的大量用典情况。第二部分正文对辛派词人的构成进行探讨分析,对代表性词人的词作风格有深入的探讨和对比赏析。总结出了辛派词人的共同特点和创作风格,即忧国忧民,狂放任性;以文为词,议论纵横;长于用典。并通过列举词作来明确其风格特征。第三部分正文也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即对辛派词人词作常用典故列举分析。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将辛弃疾以及辛派代表词人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的词作中用典数量和用典类型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一定规律,即辛派词人善用史部典故。得出这一结论对探究流派形成和词风的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第四部分正文就是对辛派“标签式”典故进行归纳。所谓标签式典故就是被辛派词人经常使用,能完全展现词风特点的某些重复出现的典故。这样的典故在史部和子部中都很多,如李广典故,三国故事典故等。这些典故在辛派词作中的出现率非常大,成为一种代表性的标志,从而为词风的统一和词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通过论述,得出了特定典故对词风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辛派词作的思想以及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