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与白话文的欧化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ior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白话文运动,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胡适、鲁迅,而事实上林语堂在白话文运动的初期也是得力战将之一,但在文学史上他却饱受争议,原因之一是其白话文及文章观念在1930年代的重大转变。本文主要围绕这一重大转变进行讨论,分析其转变之原因,以及转变之后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文章主要分为林语堂与白话文运动、林语堂与欧化白话文、林语堂对白话文的实践三个部分,来分析林语堂对白话文的态度以及他在白话文运动中的位子,探讨林语堂对欧化白话进行反思、由积极推进白话文运动转而提倡“语录体”的原因,通过对其创作及翻译实践的分析,论述其“语录体”主张的不可操作性以及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的不一致性。本文将采用文本细读、材料分析、史料搜集、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历史学、语言学知识对林语堂的创作和翻译实践进行细致的分析。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白话、白话文、欧化白话文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分析白话与白话文,欧化与白话文的关系;对林语堂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的言论和实践的梳理,厘清林语堂在白话文运动中的位子及态度。第二部分,梳理林语堂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对欧化白话文的创作实践,主要从主语增加、句子延长等五个部分来分析林语堂早期(1933年以前)创作中明显的欧化倾向;分析林语堂由积极推进白话文运动到反思欧化白话文进而转向提倡“语录体”的原因。第三部分,通过对其1933年后创作及翻译作品的分析,发现其翻译以及语录体的创作实践依然有明显的欧化特征;他所提倡的语录体只不过是有古意的欧化白话,他倡导的语录体并非真正幽默、性灵,只有闲适,从而论述其“语录体”主张在三十年代只是“搅局而已”。
其他文献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日本战后文坛的重要作家之一,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日本的比较文学研究家千叶宣一把三岛由纪夫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并称为2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研究中,研究者对石评梅的关注不是很多,基本把她定义为一个曾经书写“五四”个性文字后来获得了先进革命意识的女作家。但本文认为唯美颓废主义思想深入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