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瓦解事件动力学和辐射过程及其在Sw J1644+57晚期观测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_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颗恒星足够靠近星系中心黑洞时,将被黑洞的潮汐力瓦解并产生电磁辐射,该现象称为潮汐瓦解事件。它是证认和研究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重要方式,因而被广泛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具有喷流的潮汐瓦解事件的高能辐射起源。研究内容包括来自吸积盘、喷流和抛射物的辐射过程。论文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我们介绍了潮汐瓦解事件的基本物理图像。回顾了被瓦解恒星遗骸的回落、圆化、吸积、外流及喷流等过程。特别是介绍了超爱丁顿吸积盘slim盘、磁主导的喷流模型BZ机制、以及吸积辐射驱动的外流的动力学和辐射。接着,介绍了当前的潮汐瓦解候选体,特别是具有相对论喷流的潮汐瓦解事件,如Sw J1644+57、Sw J2058+05和Sw J1112.2-8238。作为硕士期间工作的一部分,我们收集了Sw J2058+05和Sw J1112.2-8238的多波段观测数据,特别是Sw J2058+05的光学数据,将为我们以后工作的基础。最后,我们研究了SwJ1644+57极晚期(500-1500天)的X射线光变的起源。最近,高能天文卫星Swift/XRT、XMM-Netwon和Chandra的数据显示,在500天-1500天的时间段内,其X射线光曲线呈现出非常平缓的变化趋势,这与之前人们提到的用相对论喷流的外激波辐射来解释晚期X射线起源的模型相矛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即考虑TDE恒星残骸抛射与星系核周围物质相互作用来解释Sw J1644+57的极晚期X射线观测。我们的模型不仅能解释其平坦的光变曲线,也可以自然解释其非热谱性质。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企业正式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企业非正式制度建设却极为滞后,严重阻碍了企业效率的发挥.推进企业正式制度
广义相对论中,测地线的概念将“直线”推广到弯曲时空,任何不受除引力之外的其他力作用的自由粒子的世界线就是一条典型的测地线。即自由移动或下落的粒子都将沿测地线运动。
立足于图书出版中的营销环节,分析了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营销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利用方式。以机械工业出版社大众生活类图书在微信公众号、微信社群、今日头条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