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PL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型路由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由大量低成本、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构成。传感器节点具有计算、感知和通信能力,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这些信息以自组多跳的无线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场景日趋复杂及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节点的存储能力、能量受限严重制约了无线传感网的大规模扩展。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有损等特点,IETF的ROLL (Routing Over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s)工作组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PL(IPv6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power and lossy networks)路由协议。RPL路由协议对节点的处理和存储能力要求不高,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可以支持节点进行大规模组网。本文在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和RPL路由协议基础上,依托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的网络协议研发及验证”,提出了一种基于RPL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型路由协议,并对其进行实现和验证。论文首先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及其典型路由协议,深入研究了低功耗有损网络路由协议RPL,对其路由构建过程、路由策略及环路避免、路由修复等关键机制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在分析RPL的不足及节点大规模组网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协议,即基于RPL的层次型路由协议。首先节点按照RPL路由协议组网,接着对网络拓扑进行分层,在各层中按照期望重传次数和节点剩余能量选择若干层内汇聚节点,由能力较强的汇聚节点完成各层数据融合等处理。然后,借助RPL控制报文建立层内路由,节点将未融合处理的数据发至层内汇聚节点,由其完成层内数据融合后发至汇聚节点的父节点;将已融合处理的数据按原路径发至上层父节点。同时设计了层内汇聚节点的轮换机制,有效均衡各节点的能耗,减少数据通信量,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本文详细阐述了该路由协议的设计思想、路由建立过程、数据路由过程、路由修复机制及涉及到的报文格式和信息表。随后,本文在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自主研发的IPv6微型传感器节点MSN-213和高性能节点MSHPN-06上对基于RPL的层次型路由协议进行工程实现,并搭建了实际测试环境,对该路由协议进行功能验证。通过分析无线嗅探器捕获的数据包,我们对节点的组网过程、数据包路由转发过程及节点失效后的路由修复进行了功能验证。测试表明,该路由协议在节点上正常而稳定的运行。最后,对本文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平面反射阵天线因其高增益、低剖面、低损耗和易加工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深空探测、雷达和卫星通信等领域。但反射阵的缺点是工作带宽窄,因此自从反射阵的概念提出后就有大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信息的内容理解和分析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人体动作识别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智能视频监控、感知接口、运动分
天基雷达是一种以卫星为平台,用于远距离目标检测和跟踪的雷达系统。因其具有全天候、探测空域大、抗摧毁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研究了天基雷
全球定位系统(GPS,即Global Position System)从开始运行到现在,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现在已经被运用到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北斗二代卫星的发射,使得我国对全球定位系统的研究有
期刊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Internet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但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互联网用户数量和应用
随着无线多媒体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及用户数目的迅速增长,人们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高速率和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业务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发射端和接收端拥有多个用户的MIMO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用户对数据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频谱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D2D终端可以不通过基站直接进行通信,具有低功耗、低时延、高速率及高频谱利用率等多种优势,将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系统是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是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以提高频谱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MIMO系统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信
无线资源管理对于保障无线通信网络中用户的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目标是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为网络用户终端提供业务质量保障。本文首先对小区接入选择算法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