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与实证分析——基于1051家商业银行数据的分析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kang3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资金融通中介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其经营绩效的高低不仅影响着银行业本身运行的健康与否,还关系着整个经济的有序发展和效率改进。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经常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做一定的限制,在资源错配的体制下,商业银行绩效往往很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各经济体的效率竞争越来越激烈。鉴于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商业银行绩效对一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性影响日益突显。因此,研究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内外在因素,探讨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对构筑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稳健经营的框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商业银行所处情况与大多发展中国家类似。自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梯次推进商业银行改革,十几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还存在着诸如资本充足率低、银行市场过于集中、风险承担能力弱等问题。尤其是在2006年我国履行加入WTO银行业开放承诺后,面对国外高效率银行的激烈竞争,如何确保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保证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是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及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探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共性,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是有必要且意义深远的。  基于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式,本文对62个发展中国家1051家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绩效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微观影响因素、中观因素和宏观因素对商业银行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构建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然后,采用CAMEL指标评价法构建商业银行绩效微观影响因素体系,并通过BSS模型将经营管理质量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使得微观因素的分析更加全面准确。  其次,根据建立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用因子分析法对众多指标进行提炼公因子,再在此基础上对公因子建立二阶因子结构方程模型,根据实证结果对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进行分析。  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本文的结论并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从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微观因素三个方面提出一些能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提升的建议与对策。
其他文献
人在天地间,享受四季轮回,沐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面对大自然这适宜于生命、适宜于人类的无上赐予,我们应该怎样表达我们的欣喜与感激?漫步、凝视、徜徉、游历,固然都是方法,而讴歌、吟咏、书写、描摹,亦是通常之途径。大自然是创作的源泉,也是欣赏既有的创作的触发点。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在连环画这种如今已经完全小众化了的艺术媒介里寻找春天的痕迹,也成了自己表达对这季节的爱的方式之一。  这在一门源于自然也无
语文阅读一直是初中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的重点与难点活动。在语文考试试卷中,阅读题经常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语文阅读题中除了一部分比较常见的现代文阅读,还有一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