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足溃疡、感染及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了。本病发病隐匿,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周围神经多已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深入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电生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对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电生理改变的相关性,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提供值得参考的客观量化指标。
方法:依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确定入选对象;依据中医证型的诊断标准将入选对象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四个证型;应用肌电图仪进行电生理检查:运动神经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计算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记录各证型年龄,病程、血糖、血脂等情况;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探讨该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各项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①各证型之间年龄、病程、血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肝肾亏虚证在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上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显著,表现为年龄最大、病程最长、糖化血红蛋白最高。②各证型之间周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存在差异性,其中肝肾亏虚证在上肢与下肢神经中与其他三型相比较受累均较重,在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中与其他三型相比较受累均较为严重;气虚血瘀证在上肢与下肢神经、感觉与运动神经中与其他三型比较受累均较轻。③各证型之间周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比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明显。④在运动神经中以正中神经所体现的各证型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在感觉神经中以尺神经所体现的各证型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各证型之间发病年龄呈递增趋势,故认为年龄可视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辨证所得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的变化趋势,与通过神经电生理评定所得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都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且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两者可以相互参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与电生理检查相结合,可以通过电生理测定在量上的准确性来提高中医辨证在病情程度差异上的确定性,减少证型之间程度差异的模糊性,使中医辨证更加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