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助阳法在肾阳虚型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右归丸对肾阳虚型排卵功能障碍患者的排卵率、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频谱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客观评价右归丸对肾阳虚型排卵功能障碍促排卵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补肾助阳法促排卵的作用机理,为“肾主生殖”和月经周期的“肾阴阳转换说”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阐明“肾-天癸-冲任-胞宫”与“下丘脑-垂体-卵巢”的相关性。  方法:将59例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其中中西医组29例(以右归丸汤剂+克罗米芬治疗),西药组30例(克罗米芬治疗)。在三个治疗周期中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全身情况、月经的改变、血清性激素水平、卵巢排卵情况、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频谱、子宫内膜厚度、基础体温(BBT)、宫颈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75.86%,明显好于西药组63.33%(P=0.013<0.05)。在临床症状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肾虚症状,优于单纯西药。在月经周期及量色方面,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均可有效调整月经周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73>0.05),但在调整月经量及经色方面,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好于西药组(P=0.029<0.05)。中西医结合组BBT复常率为62.06%,高于西药组60.00%。血清性激素检查中,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在 E2项上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4<0.05),且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好于西药组,说明中、西药均可使 E2水平上升,从而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FSH、LH、PRL、T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93>0.05),但从具体数据上看,中西医结合组的升高幅度略高于西药组。在排卵率上,中西医结合组为44.04%,高于西药组34.24%(P=0.043<0.05)。子宫内膜厚度及最大卵泡直径方面,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自身前后对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39<0.05),西药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自身前后对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组能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优于西药组。两组最大卵泡直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频谱方面,中西医结合组子宫动脉血流信号较丰富、清晰,易于探测,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粘液积分的对比,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右归丸可有效的提高血清性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卵巢血流灌注,促进卵泡的发育及排出。进一步说明月经后半期补肾助阳能从整体上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的功能,增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增加卵巢基质及卵泡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卵巢的排卵和子宫内膜的发育,改善女性生殖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电针联合曲马多能否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腰痛。  方法:选取2016年02月至2016年1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本院行单节段腰椎后路髓核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