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将系统地观照李劫人在其代表作“大河小说”中书写的“人性”,论述其“人性书写”的策略和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以及对中国传统历史小说中“人性书写”的拓展和超越。李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系统地观照李劫人在其代表作“大河小说”中书写的“人性”,论述其“人性书写”的策略和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以及对中国传统历史小说中“人性书写”的拓展和超越。李劫人为了再现和反映激荡变革的近代四川的社会生活而创作了“大河小说”,在创作中他将“人”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塑造了特定历史时期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使历史随着人物的活动而流动发展,这种对“人”的重视和描写使“人性”成为“大河小说”中极其值得注意的一个部分。同时,李劫人在“大河小说”中的人性书写突破了传统长篇小说和现代文学中人性书写的模式和限制,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来书写中国的人性,将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置于同等的地位,实现了对完整人性的书写,使圆润复杂的人性在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被真实地呈现出来。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了李劫人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阐明选题理由、预期达到的研究目的和本研究的意义。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李劫人人性书写的缘由及其文化、文学基础,指出其人性书写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碰撞的结果。第二章从直面情欲的“川辣子”形象和男女情爱故事的叙事方式两方面,论述李劫人对人性中原始情欲的描摹和理解。第三章分别从“大河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去英雄化”和人性善恶的交织与混沌这两个方面,论述李劫人对人性弱点的呈现和宽容。第四章分析了小说中“革命无理想者”的典型人性特征以及战争、血腥、暴力场景中的人性病态,从中透视李劫人对极端事件中人性的理解。结语部分总括全文,并指出李劫人人性书写的局限。
其他文献
这里结合工程实例简述麻城到武穴高速公路浠水连接线水中系梁钢板桩围堰施工实践。
石化企业开展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既是国家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基本要求,也是企业降本增效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石化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国内外进展情况,提出应
21世纪我们迎来了全新时代——大数据时代,数据被人们誉为了“金矿”。大数据推动了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云计算已成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工业界,学术界和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
无人车无疑将深刻改变我们未来的交通出行和运输方式,正日益受到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无人驾驶的感知-运动环路中存在两个紧密耦合的核心问题,即场景理
《诗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是研究中国诗歌创作传统、艺术原则、语言形式的最早、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在《诗经》的语言学研究方面,由于其以数量庞大的四言句开启了
位居"中国最美旅游洞穴"榜首的织金洞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近年来随着贵州旅游的发展,大量游客涌入织金洞使得洞穴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干扰,洞穴景观美学
摘要:本文简析了“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的历史与现实,并结合《孙子兵法》的相关论述,指出中国必须全面审视、理解和坚持“韬光养晦”策略,并要正确认识到“韬光养晦”相较于一种手
本文采用经颅多普勒诊断对31例肾精不足型眩晕证患者和36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肾精不足型眩晕证与正常人间有明显差异。与“无虚不作眩”的论述相吻合。
萧绍圩区是中国最古老的圩田开垦地区之一。在约2 000年的开垦中,通过由堤坝、河网、陂塘和闸堰组成的水利系统,越民将这片流动荒芜的沼泽转化为栖居富饶的圩田景观。从风景
本文探讨和研究女性油画家作品中情感内涵的表达,以此分析了这些女性油画家在创作中的一些独有的、细微的艺术表现角度和方式。在西方600多年的油画历史中,女性油画家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