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酰胺(PA)纤维作为合成纤维的重要品种,具有优异的回弹性、强度,耐磨、化学稳定性较好,在服装、家纺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制备有色聚酰胺织物的常规方法主要采用染色法,染色工序会产生大量废水、能耗高且制品的色牢度低。与之相比采用原液着色法将颜料以色母粒形式在纺丝过程中加入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色牢度等优点,但聚酰胺纤维加工温度高、原液着色法对着色剂的分散和耐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酰胺基团的末端活性使其容易产生变色现象,相关的系统性研究较少。针对目前的情况,本课题以聚酰胺中广泛应用的聚酰胺6为基体,采用原液着色法成功制备了聚酰胺色母粒、色板和红色纤维,系统研究了颜料的种类、用量及不同表面处理剂对聚酰胺体系色彩性能、力学性能和可纺性等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三种不同结构的有机颜料:苝系颜料、偶氮类颜料、吡咯并吡咯二酮类(DPP)颜料对原液着色聚酰胺色母粒、色板和红色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分析仪、扫描电镜、测色仪、声速取向、万能拉伸试验机等表征手段系统评价了颜料与聚酰胺体系的色彩性能、力学性能等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与PA/偶氮颜料体系、PA/DPP颜料体系相比,苝系颜料在聚酰胺色母粒中团聚体较少,纤维着色性能好,断裂强度基本不变,可纺性较高。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三种不同粒径和表面处理的苝系颜料所制备的原液着色聚酰胺色母粒、色板和红色纤维的性能。研究发现:三种颜料中苝系颜料Ⅱ在聚酰胺母粒中分散均匀,着色力最高为103.14,可纺性高,纤维表面光滑,对母粒的加工性能影响较小。当拉伸倍数为3.3时,相对纯聚酰胺纤维,PA/苝系颜料Ⅱ纤维的断裂强度基本不变,断裂伸长率提高了 5.52%。以苝系颜料Ⅱ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色仪、XRD、DSC等进一步研究不同颜料浓度对聚酰胺树脂的色彩、结晶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颜料含量在0.4wt%时色彩性能趋于稳定,苝系颜料Ⅱ可以充当成核剂诱导聚酰胺α型晶体增加,结晶度提高,此时聚酰胺色板的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提高6.94MPa,拉伸应变提高6.59%。最后,在前述基础上探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非极性、极性和超分散剂对聚酰胺色母粒、色板和红色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极性分散剂A没有显著改善颜料的分散性能。添加3wt%极性分散剂B时,颜料的分散性能较好,色板着色力较高,与未加分散剂纤维相比,纤维的断裂强度相对提高2.1%。添加1wt%超分散剂C时,颜料的分散性能最好,着色力最高为108.8,纤维表面光滑,取向因子增大至0.59,与未加分散剂纤维相比,断裂强度相对提高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