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颗粒的可控氧化及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b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如硅纳米线、碳纳米管、金纳米材料等在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金纳米材料由于具有局部等离子体基元共振性质、光学信号强、光稳定好、易修饰、生物相容性好等一系列的优点而使得它们在催化、传感、成像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在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如何迅速而又简便地合成出具有特定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的金纳米棒?对于纳米粒子在单分子层面上的化学反应,当粒子尺寸较小,我们的普通暗场显微镜采集不到时,我们该如何解决等。因此,在总结前人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在第2章中,我们利用两种氧化剂-氯化铁和重铬酸钾分别对金纳米棒进行氧化,来调控它的等离子体共振峰。通过改变不同的条件来观察氧化反应的速率,我们知道反应机理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在氯化铁作为氧化剂时,氯化铁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含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大;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时,p H的影响以及重铬酸钾的量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我们可以达到对金纳米棒表面等离子共振峰位置进行调控的目的。在第3章中,我们继续探索单分子层面金纳米棒的被氧化过程,因为CCD对不同波段光谱的灵敏度不同,在540-590 nm的黄绿波段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我们先将金纳米棒氧化到650 nm左右,然后再将其放到我们实验室搭建的基于光片技术的显微镜下实时观察金纳米棒在被氧化过程中其颜色的变化情况,从而求算出色度值的变化,这个反应体系有望运用于其他类似的纳米粒子的化学反应实时监控过程中。在第4章中,我们用荧光法来检测抗坏血酸(AA)的含量,改进了经典的荧光法测量AA的方法,省略了将AA氧化的步骤,运用金纳米颗粒与微量的汞反应生成的汞齐,催化抗坏血酸与邻苯二胺之间的反应,得到的氧化型的邻苯二胺具有较大的荧光值,且反应灵敏,反应时间短,选择性好且方便快捷,在抗坏血酸浓度为4.2-88μM的范围内,生成物的荧光强度与AA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μM。
其他文献
电沉积技术由于其能在保持基体材料原有机械性能的基础上赋予基体表面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在基体防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电沉积镀层与基体之间通常存在电位差,当表
近年来,由于核酸分子探针具有设计多样性、灵敏度高和强的定量分析能力等特点,发展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的核酸分子探针成为生物化学分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荧光各向异性,也
近年来,一价币族金属离子[Au(I),Ag(I),Cu(I)]-巯基配位聚合物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币族金属-巯基配位聚合物是通过金属-金属相互作用以及一价金
荧光成像技术由于操作简便、用料不需要复杂的处理,而受到广泛的应用。荧光成像技术是让荧光染料接上特定的靶向,从而实现对某些特定的生物小分子的定性检测。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因荧光性能优良、合成简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离子的检测、生物酶分析、细胞成像和各种功能材料等。本论文以氧杂蒽类染料为母体,设计合成了ClO~-/p H/Thio l三类荧光探针。(一)以氧杂蒽类染料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羧基调控
均分散纺锤形α-FeO超微粒子,因其表面光滑、内部不产生磁极已成为合成高性能磁记录材料的理想原料.目前,国内外工作者对纺锤形α-FeO的液相合成已有广泛的研究.该文以Fe(OH)
纳米技术的不断渗透和影响,引发了药物研究领域一场深远的革命。纳米药物载体以其特有的药理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将纳米技术用于药物的研究开发已成为现代药学发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