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后颅窝病变手术中减少静脉损伤和减轻术后并发症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头标本,经甲醛固定后,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在显微镜下模拟枕下后正中入路,逐层解剖,观察与此入路密切相关静脉及其属支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并对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相关的数据。回顾性研究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后颅窝中线部位肿瘤患者90例,所有患者采用在显微镜下后颅窝枕下后正中开颅切除肿瘤,结合肿瘤生长部位、病理结果和手术切除程度等因素分析术后脑积水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附典型病例进行说明。[结果]小脑下蚓静脉出现率100.0%,其外径为(1.24±0.33)mm;小脑延髓裂静脉出现率(87.5±5.2)%,其外径为(0.85±0.24)mm;小脑下脚静脉出现率(77.5±6.6)%,其外径为(0.43±0.11)mm;延髓后正中静脉出现率(55.0±11.1)%,其外径为(0.50±0.13)mm;小脑延髓池静脉出现率(35.0±10.7)%,其外径为(0.52±0.25)mm;小脑半球下静脉出现率100.0%,其外径为(1.83±0.46)mm。后颅窝中线部位肿瘤患者90例中,血管母细胞瘤24例(26.7%),髓母细胞瘤21例(23.3%),星形细胞瘤18例(20.0%),转移瘤18例(20.0%),室管膜瘤5例(5.6%),原发性中枢神经性淋巴瘤3例(3.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1例(1.1%);全切除69例(76.7%),近全切除15例(16.7%),大部分切除6例(6.6%),部分切除及活检0例(0.0%);其中术后48例(53.3%)行腰椎穿刺术共81次(平均1.7次/人),8例(8.9%)行CSF腰椎置管引流共46天(平均5.8天/人),7例(7.8%)行CSF脑室体外引流共39天(平均5.6天/人),3例(3.3%)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5分者45例(50.0%),4分者33例(36.7%),3分者8例(8.9%),2分者3例(3.3%),1分者1例(1.1%)。[结论]有多种原因可致使后颅窝中线部位肿瘤患者术后脑积水,防治脑积水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术中相关静脉的损伤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及其属支的构成复杂,变异大,提高对静脉显微解剖学的认识,可减少术中不必要的出血和降低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近期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