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先秦诸子和《黄帝内经》中有较为丰富的“神气”及其相关术语的文献资料。其蕴含的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一个重要展现点:是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论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选取主要的先秦诸子文献及《黄帝内经》文献,并结合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历代主要注家的注释,从“气”的广义范畴中剥离出与心理有关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神气”术语,如“神气”“意气”、“志气”、“心气”等,即指代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神气”;二、“神气”的相关术语,即通过调气以养心神,从而保持身心健康的术语,如“专气”、“治气”、“纯气”、“宽气”等。通过对其研究与分析,探究其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突显中国传统文化中“神气”相关术语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意义。本论文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先秦诸子“神气”及其相关术语的整理与分析。包括三个方面: 一、先秦道家“神气”及其相关术语的整理与分析。通过探讨先秦道家文献,包括《老子》、《庄子》、《列子》、《文子》、《鹖冠子》、《管子》中的“神气”及其相关术语,如“神气”、“心气”、“意气”、“志气”、“血气”、“灵气”、“精气”、“民气”“人气”、“冯气”“薄气”、“专气”、“一气”、“纯气”、“合气”、“弱气”、“平气”等,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所蕴含的先秦道家的心理学思想:①“血气”论不但区分了不同年龄的人的心理特点,而且也区分心理发展的阶段;②构成自然万物的“精气”,不但是存在于自然之中,还是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存在于心中,是人的智慧的重要来源;③疾病的产生与不良的情绪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文子提出“薄气”与“大怒”、“大喜”、“惊怖”、“忧悲”是产生疾病的不良情绪,人如果不能除此五者,便产生“破阴”、“坠阳”“发喑”、“为狂”、“焦心”等疾病;人能除此五者,即合于神明,则会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④顺应自然、和谐有度、抱朴存真、少思寡欲以保持自然本性。道家的这些思想内涵对于心理保健、人格修养等方面无疑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