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染是中国90年代具有独特个性的女性作家,也是“个人化写作”的先驱人物,其在接受外来影响时独显出强烈的主体选择性,她声称自己很少受作家的影响,真正对其产生影响的是几位哲学家,如克尔凯郭尔、蒙田、荣格等。就本论观察,这些哲人中,克尔凯郭尔对陈染的影响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克尔凯郭尔不仅对陈染的“个人化写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且在陈染的感知方式、生命体验和生存哲学中也都留下了深深的印痕,然而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得到陈染研究者的重视,此构成了本论的研究基点。本论以陈染与克尔凯郭尔的影响关系为研究视角,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综合运用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精神分析、哲学及文化学等方法,探讨陈染对克尔凯郭尔个体生存哲学的接纳与实践,剖析他们共通的生命体验,并进一步探析他们在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人生选择,以此透视陈染在信仰缺失的社会背景下结合自身的生存体验探索出的独特的个体生存之路,同时,从他们对个体价值、生存困境及自我拯救的深切关注中,体察出两人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检索目前学术界陈染与克尔凯郭尔相关研究概况,陈述本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及方法。第二部分重点考察陈染与克尔凯郭尔精神相遇的基点。从个体意识,孤独意识及选择意识三个方面具体分析陈染的“个体人格”及克尔凯郭尔的影响,进而得出两人“去成为自我”的共同人生目标。第三部分着重剖析陈染与克尔凯郭尔共通的生命体验及其形成的不同原因。恐惧与绝望的生存体验既让他们认识到生活的虚无与荒谬,也是其“去成为自我”的动力。第四部分主要探讨陈染与克尔凯郭尔对自我的拯救。写作是他们共同的拯救方式,但对写作绝望后,克尔凯郭尔选择了“宗教信仰”,致力于成为彼岸的“信仰骑士”,陈染则形成了一种对生活妥协的“软骨哲学”,以保持“半个自己”来表示个体精神的坚守。在此,笔者进一步将陈染的“软骨哲学”与卡夫卡的“弱者哲学”进行比较,以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陈染的“软骨哲学”及“半个自己”。第五部分为结语。对个体的推崇是两人精神相遇的基点,克尔凯郭尔的“孤独个体”思想对陈染的写作及生存方式都具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但在自我的拯救方式上,克尔凯郭尔最终选择了“宗教信仰”,陈染则在特有的中国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的“软骨哲学”,但是,两人的写作一以贯之的都是对人的关注,对个体的关怀,这也彰显出两位思想者特有的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