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入我院儿童神经内科治疗的2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和20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志愿者纳入研究。分为病患组和健康对照组,病患组患儿均在急性期内(<14天)完成第一次检查,并对其中部分患儿进行了治疗后复查。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分析临床症状、首诊影像特征及复查影像变化情况。经验性视觉评估脑血流量(CBF)伪彩图,测量各期病变区、正常小脑半球CBF值,计算标准化脑血流量值(nCBF)。急性期首次检查组分别与复查组、健康对照组比较。绘制CBF值与nCBF值诊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病患组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在急性期(发病14天内)完成第一次磁共振检查。其中对9名患儿一共进行了 1 1次复查,其中在急性期(<14天)复查7人次,非急性期(>14天)复查4人次。病毒性脑炎患儿在急性期磁共振常规序列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双侧不对称,呈现为局限性点片状或大片状异常信号,受累部位主要包括颞叶、额叶、顶叶和岛叶、海马区域和基底节、丘脑及脑干。病灶形态大多不规则,大多无明显占位效应,少数表现为脑回肿胀,累及范围较大时可有占位效应。3DASL及DWI序列更优于常规MRI序列,阳性率更高,能更好的检出早期小病灶。3DASL灌注成像测量各组CBF、nCBF值,急性期首次检查组nCBF值为:2.81±1.08;急性期复查组:1.63±0.51;非急性期复查组:1.21±0.43。急性期首次检查组的nCBF值明显高于急性期复查组(1.63±0.51)及对照组(1.36±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ROC曲线分析,3D ASL的nCBF值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更高。当nCBF的阈值为1.84时,诊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Youden指数最高,此临界值可作为诊断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参考依据。9例患者治疗后复查3D ASL检查显示灌注动态改变,随时间变化灌注减低。结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通过半定量化的方法获得标准化脑血流量值(nCBF),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是一种可行的提高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效能的量化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评估及预后监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