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瑰丽且稀缺的地学景观资源是地质公园开发的核心优势和最典型特征。贵州赤水丹霞作为中国丹霞地貌的代表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科研和美学价值,与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浙江江郎山以及江西龙虎山共同捆绑,在2010年以“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公园作为一种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载体,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普遍实践。自2012年,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当地经济和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持续提升,研究区旅游经济增长疲态显现、后劲不足,对周边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发挥不够充分。尤其在国家大力构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调和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找到生态旅游发展的突破口,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同时,随着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和相关理论的迭代革新,生态旅游作为新的旅游发展模式逐渐成熟,并在近年得到系统应用和深度发展。本文立足贵州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旅游景观资源的比较优势,立题“国家公园导向下的贵州赤水丹霞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在系统收集前人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系统性评价,并对区内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开展评估,结合问卷调查开展游客旅游动机及科普感知研究,着力挖掘以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探析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特性,以追求生态旅游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而提出主题更加鲜明,优势更加明晰,也更加顺应时代潮流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构想。最后提出了基于国家公园导向下有利于赤水丹霞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