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协调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简称CFBB或CFB锅炉)作为高效、低污染、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性能好的洁净燃煤技术,在全世界受到广泛重视,正在成为燃煤技术的主力军。循环流化床锅炉商业化的迅速发展给它的运行自动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大力开发研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自动控制技术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性任务,尤其是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流化床热工控制系统。由于现有的控制系统都是建立在近似线性化模型或是辨识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直接建模,过于依赖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模型不具有可解释性。因此,我们希望在本实验室已开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控制系统。首先,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作点附近的蒸汽焓值公式难以直接应用于在线计算,因此,对蒸汽焓值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拟合式;然后提出热功效率的概念用于衡量锅炉与发电机组之间的能量关系,并应用工业数据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对热功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其次,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理简化模型基础上,分别应用BP和RBF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来构造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含碳量和挥发分含量的逆系统,构建煤质在线观测模型。分别研究了各网络的泛化能力,并结合实时数据,进行煤质预测。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质在线观测模型的煤质预测效果好于RBF网络。将动态模型和煤质在线观测模型结合,构建循环流化床锅炉综合模型。通过对综合模型的实时仿真研究,发现基于标准BP网络的综合模型的实时仿真结果要更加理想。最后,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理模型和煤质在线观测模型,以及热功效率的概念,构建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的仿真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给煤量的负荷协调控制系统。在XD-APC上的仿真表明,该系统能很好的适应工业上的需求。
其他文献
嗅觉系统是哺乳动物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哺乳动物的嗅觉系统主要由一级神经元嗅受体神经元、二级神经元僧帽细胞/从状细胞、中间神经元球周细胞和颗粒细胞以及嗅鞘细胞
本课题研究了溴代1-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即[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解晶以及微细化工艺,并进行了木质素/胶原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与正交的实验方法,得出皮屑在[Emim]Br离子液体中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皮屑与[Emim]Br离子液体固液比为1:20,溶解温度为140℃,溶解时间为60 min。皮屑溶解百分率可稳定在26.7%左右。对比溶解前后皮屑的FT-IR图
杆状病毒是一类特异性感染节肢动物的DNA病毒。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会产生两种子代病毒体:芽殖型病毒体(budded virus,BV)和包涵体源性病毒体(occlusion derived viru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