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达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治理现代化新要求。这意味着基层社会治理不仅要加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还需要回答如何打破阻碍多主体协同行动的信任壁垒使之从多元主体凝聚为治理有效的“共同体”。以社区平台为基础、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技术支撑、由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充分参与的“四社联动”治理模式正是一次“社会治理共同体”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但“四社联动”止步于吸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达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治理现代化新要求。这意味着基层社会治理不仅要加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还需要回答如何打破阻碍多主体协同行动的信任壁垒使之从多元主体凝聚为治理有效的“共同体”。以社区平台为基础、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技术支撑、由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充分参与的“四社联动”治理模式正是一次“社会治理共同体”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但“四社联动”止步于吸纳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阶段,忽视了外来主体在原生治理生态中的信任关系构建,从而陷入信任困境,治理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从信任的角度观照“四社联动”协同问题,在促进“四社联动”主体间有效协同的同时,也是对外来主体在原生治理生态中如何实现协同的探索。本文以潍坊市S街道的“四社联动”治理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四社联动”治理实践中的信任样态进行了动态检视,包括“四社联动”实践中的信任类型、生成路径、信任的缺陷及其对“四社联动”治理成效的阻碍。第一部分,界定概念,阐释理论,即基于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社区治理、“四社联动”、信任关系等概念进行锚定,并整理了协同治理理论、社会信任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等观察“四社联动”过程中信任样态的理论基础,发现现有研究对于协同治理抑或是“四社联动”均未考虑在外部主体入场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其协同效率这一问题。第二部分,基于实地调研取得的一手、二手资料,总结出“四社联动”治理的成效及障碍,并试图使用扎根理论对实践过程展开分析,以探寻实践障碍之本质。第三部分,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揭示实践障碍的信任困境本质及其成因。第四部分,针对信任困境及其成因从保护信任根源、维护信任发育、推动信任三个角度提出维护“四社联动”协同效果及信任关系的措施,推动“四社联动”的方案优化。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这就使得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本研究以初中生物学实验为切入点来探索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有效途径及评价体系,希望能为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对基于科学探究素养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理论研究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中国画教学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与品质、提高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时期,但如今初中生对中国画学习兴趣不高,导致中国画的教育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这种情况无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培养初中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成为中国画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文章共由六部分组成,第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与信息化的相互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想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育领域中,需要教师不断去促进、革新当前的信息化状态。整合技术的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习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合理地整合信息技术是目前教学活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TPACK框架的提出,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将TPACK框架及其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凝练和说明,指出生物学课程设计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南。在这一背景下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割裂现象并未贯彻这一理念,所以用教学案一体化去弥补这一割裂现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就显得极为迫切。据此本研究以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和实践为题进行研究,尝试为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和实践提供有效建议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美术教育已经愈发受到社会及家长的重视,在素质教育中运用美术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促进创造性的发展。中学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目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的内化过程,已经受到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
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其具体内涵,是新时代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战略。其中“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由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的转变,是国家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充分体现了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性。农村治理能力是农村治理的关键因素,治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否顺利完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中逐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制约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的建设水平,提升政府理论发展的方法内涵,建设更加和谐美丽的家园。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从此政府的生态职能建设成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彬州市作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要经济发展源头的地方政府,伴随着多年的资源开采,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
乡村振兴战略是如今新时代我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规划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根据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的内容,在乡村战略规划体系中,乡村教育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对于广大乡村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具有决定作用。而青年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其地位在乡村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日益凸显,并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此外,我国广大青年教师的职业
西方现代文明肇始于英国,英国虽然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但其宗教教育、绅士教育、公民教育等学科所涵盖的道德教育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异曲同工作用。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其有着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制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就自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实践经验。虽然受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和约束,英国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但其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供我们参考借鉴。研究英国小学思
随着新时代教育强国的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迎来了新的变革。PBL教学法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它的核心在于“问题本位”,强调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逐步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法。高中《经济生活》虽然其内容复杂晦涩,但有许多教学素材非常适合应用PBL教学法且对学生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将PBL教学法应用在高中《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