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联生态园土地流转模式及效益评价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ll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也是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出台了众多聚焦“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可以见得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农村的土地问题在“三农”问题中是核心和重点,也是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进而优化土地和其他的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经过多次的实践证明,在农村开展土地流转能够使农村的土地、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资料的流动变得合理化,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经营,达到理想的规模经济效益。2013年,嘉联农林股份有限公司流转了封丘县应举镇应举村、前小寨村、宋小寨村、南范村四个村子的土地,建设嘉联生态园。从园区开始土地流转以来,土地的规模效益如何,是否实现农民增收,是否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为了能更好地对嘉联生态园土地流转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合理的评价嘉联生态园土地流转模式带来的各方面效益,分析现有的土地流转模式是否适合嘉联生态园的科学发展,对嘉联生态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对农户进行调查和向相关部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嘉联生态园土地流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共11个指标建立评价模型,对嘉联生态园土地流转模式带来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1)该地的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是市场主导的集中土地流转模式,土地转入方为嘉联生态园这一经济实体。(2)通过实地调研和针对农户的调查,嘉联生态园开展的土地流转中,农民主要是土地的转出方。农民选择加入土地流转主要受到农业收入的多少、社会保障性因素以及农村劳动力人数的影响。(3)嘉联生态园土地流转带来的效益不仅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和生态效益。嘉联生态园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和产业结构转型,园区经济林面积的扩大,产生了规模效应,促进农民收入和土地产出值的增加,土地流转带来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土地流转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就业时间的增加。嘉联生态园土地流转带来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增加土壤肥力和农村绿化面积增加方面。嘉联生态园在开展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对改善园区生态环境比较关注,同时也注重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质量,进而来更好的发挥出土地流转的生态效益。(4)嘉联生态园土地流转的综合效益为105.59,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中,土地流转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为42.76,其次为社会效益为32.56,生态效益为30.27,这表明嘉联生态园土地流转带来的经济效益最为明显,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土地产出。
其他文献
要完成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有机联合这一内容是在十九大会中提出来的。它的宗旨就是为了要在振兴战略中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进行相互协调,不仅仅要积极使小农户融入到现代农业中,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打下牢牢的基础,而且还要使小农户一起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果实,加入现代农业共同发展。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小农的农业保障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农户面临着种植效率低,
社区居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在旅游发展中的公平感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相对剥夺感理论,以新乡南太行郭亮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深度访谈获取相关文本资料,通过扎根理论,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归纳,对旅游地居民公平感知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居民公平感知表现在利益感知,景区管理,满足感知和产权归属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影响居民公平感知因素的基本模型,分析发现:利益感知和景区管理
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偏重对词汇、语法知识的传授,注重课文内容讲解。虽然学生的应试能力可能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输出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没有内容可写,从而逐渐对英语写作失去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一直是写作教学关注的方向。王初明(2012)认为读后续写教学法可以增加协同效应,缩小
2018年4月以来,中国港交所开始允许部分符合要求的企业采取双重股权结构上市,小米、美团点评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赴港上市,为我国资本市场注入强大动力。在2018年以前,中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必须按照“一股一权”形式募集股权,这导致许多互联网高科技公司奔赴海外上市,这也引发了大众的思考:双重股权结构为什么这么吸引互联网企业?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颇受互联网企业青睐的双重股权结构发现,信息全球化飞速发展,资本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Shulman)提出。他认为PCK的核心就是怎样将教师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继舒尔曼之后,其他学者在其基础上对PCK的内涵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且“学生知识”一直是其核心内涵中不变的组成成分。本文“学生知识”是指教师把握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迷思概念和学习困难点的知识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目标、模式、形式、内容的全面改革。我国2017年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任务和根本目的。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不仅对于其他的核心素养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以计算思维的研究现状为出发点,以活动理论为基础,探索以培养高中生计算思维为核心目标的信息技术课
以特朗普为首的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以来,不断向中国商品发起贸易救济措施,中美贸易摩擦步步升级,到目前为止,中美之间已经经历了三轮互相加征关税。涉及金额几乎覆盖了中美双方贸易总额,涉及领域也遍及中美双方贸易的品类。从美国向从中国进口商品征税的清单来看,美国主要针对的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的产品,特别是第一轮征税清单中,大部分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展的科技领域的中间品,这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造成了负面影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中国乡村兴起了“工业热”和“旅游热”,农村经济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之而来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污水横流,垃圾围村”,同时乡村中工业使用的废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再加之农村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地污染严重;近年来,汝阳县内埠镇党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要求,不断调整农村人居
助学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的改革方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它的使用必然会对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助学系统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为教师指明教学活动的具体方向,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助学系统却并未完全发挥其作用与优势,助学系统的有效使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究助学系统的特
农民工是我国基础劳动力的大军,是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现有农民工劳动力的劳动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失衡,技术缺失限制着他们的职业发展。同时,农民工就业一直存在不稳定性和就业时间的周期性,针对农民工就业培训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目前农民工就业培训存在很多问题,利用协同治理的视角分析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农民工在协同运作机制上表现出的协同目的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