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声信号宽带盲波束形成技术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hos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束形成在水声信号处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抑制干扰和噪声,提高信噪比。传统的波束形成算法需要知道阵列流形和目标方位等先验知识,在实际的应用中,阵形的扰动、方位估计误差等因素将会严重影响算法的性能。盲波束形成算法可以在不知道阵的流形、信号及干扰方位的情况下,仅根据各个阵元的测量数据恢复出信号。而一般的盲波束形成算法都是基于窄带信号的,所以针对宽带水声信号的盲波束形成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已有的研究采用选频求时延的方法将窄带盲波束形成算法扩展到宽带信号中,但若频段选择不当将可能导致时延估计错误。本文提出了两种宽带信号的盲波束形成算法,第一种是采用抽头延时线技术,根据最大化能量聚集的优化准则求取权向量,估计出最强信号到达各个基元的延时,实现宽带信号的盲波束形成。另一种算法是基于频域分解的盲波束形成方法,它对有效频段上的各个频率点都做分析,根据各频段上分析结果的一致性估计基元间相对时延。由于它使用了所有具有高信噪比分量的频率值,所以真正利用了宽带信息。对仿真数据和实际海试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波束形成算法。 第二章介绍窄带盲波束形成的常用算法,讨论了基于信号非高斯性的JADE算法、基于循环平稳性SCORE算法、基于阵列响应矩阵结构性质的代数算法,以及基于信号源矩阵确定性结构属性的ACMA算法等,并给出了各种算法适用范围。 第三章讨论了基于抽头延时线的能量最大化和基于频域分解的两种宽带信号盲波束形成算法,并通过仿真比较了宽带盲波束形成算法与传统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 第四章分析了盲波束形成技术对被动声纳目标识别的影响,并采用本文方法对实际的海试阵列接收数据进行了盲波束形成处理。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和高速网络应用的发展,电子商务应用变成了热点。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多媒体数字作品很容易被非法复制和传播,无疑妨碍了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如何使网络制造产品在
本文主要致力于采用低压电力线进行高速数据通信的研究,提出了采用低压电力线高速接入网络的解决方案。首先详细分析了低压电力线信道的统计特性,对由于多径传输产生的时延扩展
该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提出了新一代或称为第四代人机自然交互与通信的概念框架及基所具有的标志性的四个特征,即以多模信息交互为输入输出,以Agent为交互通信界面,具有基于
双目视觉技术作为机器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视频拼接、工业检测及三维重建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双目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视频采集卡与上位机的传统解决方案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Internet承载了无比浩瀚的海量信息,如何从这些海量信息中方便高效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是当今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文本检索是信息获取、知识获取的
在无线环境中,由于存在多径效应而对传输的数字信号产生时延扩展,特别是在高速数据传输时,信道的时延扩展大于数据周期,引起严重的码间干扰(ISI).另外,信息传输速率较高时,信
数据采集系统是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雷达系统中,宽带雷达信号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相应地,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来处理超宽带雷达信号,需要高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