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以来,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接连不断的发生,这倒逼着理论界开始思考舞弊产生的原因,逐渐的把研究公司治理的效率问题作为突破口和重点;相应的审计界也在不断的审阅现有审计模型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变现有的审计模型,克服其缺陷问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初次引入“重大错报风险”这一概念并把它运用到审计模型中,并且规定了审计工作的开端和目的就是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定和估计。所以,本文在综合考虑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现状以及风险评估的表现基础之上,沿着公司治理这条主线,研究公司治理特征对审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考虑上市公司治理特征的众多要素、特殊背景以及其对重大错报风险影响的相关程度,采用代表性的指标和真实性的数据,并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有关资料,选取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监事会特征几个要素,从这几个方面了解公司治理的状况以及探究其与风险评估之间存在的联系。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受我国经济发展的独特背景严重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还不成熟,导致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除了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外,还有国有企业优势明显,且董事会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运行机制协调性差,审计委员会作用非常有限等问题。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监事会监督效率低下,从而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结构面临较大风险,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管理舞弊风险,给上市公司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增加了巨大压力。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审计风险以及替代变量进行具体研究,为企业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选择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还有董事会以及独立董事比例等解释变量,并考虑到董事会职能以及企业盈利能力都影响企业发展速度,在选取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规模、财务风险这三个控制变量后,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关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以上指标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加大,通过实证分析能够发现文章假设的指标及其产生不符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董事会治理注重制衡和效率问题等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特征,规避审计重大错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