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l,sICAM-1)这两个炎性因素在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stroke,P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力求进一步寻找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理想的治疗提供帮助,从而减少致残率。
方法:严格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分为二组:进展性脑卒中组(A组)与无进展脑卒中(B组)各30例,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及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检查(ELISA法测),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及sICAM-1,同时选取20例同期与所选病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血清中黏附分子的实验室正常标准。
结果:进展性脑卒中组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例数高于无进展性脑卒中组,颈动脉斑块积分亦高于无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最高、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最多,均有显著性差异;进展性脑卒中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高于无进展性脑卒中,更高于实验室正常标准(p<0.01);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之间显著相关(r=0.813,p<0.01)。
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应进行颈动脉斑块检测及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测定:高含量颈动脉软斑及混合斑、高滴度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能是卒中进展的炎性因素,免疫炎性因素可能是进展性卒中致病机制的始动及关键因素,如能早期发现并干预这些因素可能会减少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