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细胞间黏附分子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ang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l,sICAM-1)这两个炎性因素在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stroke,P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力求进一步寻找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理想的治疗提供帮助,从而减少致残率。 方法:严格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分为二组:进展性脑卒中组(A组)与无进展脑卒中(B组)各30例,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及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检查(ELISA法测),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及sICAM-1,同时选取20例同期与所选病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血清中黏附分子的实验室正常标准。 结果:进展性脑卒中组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例数高于无进展性脑卒中组,颈动脉斑块积分亦高于无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最高、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最多,均有显著性差异;进展性脑卒中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高于无进展性脑卒中,更高于实验室正常标准(p<0.01);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之间显著相关(r=0.813,p<0.01)。 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应进行颈动脉斑块检测及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测定:高含量颈动脉软斑及混合斑、高滴度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能是卒中进展的炎性因素,免疫炎性因素可能是进展性卒中致病机制的始动及关键因素,如能早期发现并干预这些因素可能会减少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
其他文献
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是一群具有很强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在肿瘤和炎症等疾病的进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们对T细胞和NK等细胞免疫应答的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师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浅谈实验在幼师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实验;幼师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52-02  幼师化学实验基本可分为:基本操作实验,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制备实验,
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 TCS)是天花粉的主要成分,属于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 RIP),该药不仅已应用于临床妊娠终止,而且在肿瘤治疗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TCS通过调控bax基因诱导小鼠前列腺癌细胞RM-1凋亡,通过CREB蛋白(循环AMP反应元素结合蛋白)抑制Hela细胞中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Hela细胞增殖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奉贤区2011至2014年期间96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