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随着住建部《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的制定,全国加快了生态基础设施和绿道的建设进程。北京依托本身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优势,加之资金的大力支持,近年已进行了近800公里的绿道建设,大部分绿道已投入使用。如今绿道越来越作为人接触自然环境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合理性变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使用者的使用后评价来更好的促进对已建成绿道的优化提升,以及对日后绿道建设提供参考经验,已成为绿道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北京市中心城区绿道为研究对象,构建北京中心城区绿道使用后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影响绿道综合评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对北京中心城区绿道的设计与改造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共分三个部分,五个章节。第一部分是基础研究,包括第一、二章节。阐述本文的课题研究背景,整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发展历史、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同时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并梳理出论文研究框架。第二部分是实例研究,包括第三、四章节。笔者对多个北京中心城区绿道进行了实地调研,最终选取三山五园绿道、环二环绿道和朝阳公园内绿道作为研究实例,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首先运用行为地图、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对绿道使用者的基本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和特征描述,为使用后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进而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选定的文献样本进行了分析整理,结合上文的调研总结,初步构建了评价体系指标集。对获取的266份问卷调研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每条绿道的综合评级,并进行满意度显著性和差异性分析。第三部分对应文中第五章,即优化提升策略研究。通过回顾上文的调研结果和收集的数据,分析了影响北京中心城区绿道综合环境评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绿道现存的连通性、功能性和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从设计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对绿道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民众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生态的景观环境,让人们可以从自然景观中获得幸福感和归属感。本文对北京中心城区已建成的绿道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为完善和提升绿道建设提供了借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该研究对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北京绿道的建设水平,更好发挥绿道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