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不仅为老百姓提供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更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加入WTO以后,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国内粮食市场和国际粮食市场间的交流也逐渐频繁。长期来看,全面推行“二孩政策”以后,一段时间内的人口持续增长成为不可否认的现实。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以及人口的增长将为我国未来粮食需求上升带来无限可能。从生产来看,与粮食生产有关的土地、技术、资本等要素也在发生变化,未来我国粮食产量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产需缺口是否会逐渐拉大,当出现产需缺口时是否需要通过粮食进口的方式弥补,净进口规模是否会扩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审视未来我国粮食供需的长期趋势和粮食国际贸易的现实变化,将有助于粮食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给相关政策的出台以理论支撑,对保证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国内外关于我国粮食需求、供给和粮食安全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以西方经济学中生产环节的要素理论、商品供求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中国粮食需求和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趋势,使用FAO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经理论分析和数据预处理,构建粮食需求和生产预测模型,对未来我国粮食需求、产量和进口总体趋势进行了拟合和预测,最后对我国粮食进口增加原因、进口对我国粮食市场影响和粮食进口集中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一,构建未来我国粮食需求预测模型。本文借鉴粮食需求预测单因素模型,根据理论与实际提取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作为影响未来我国粮食需求的重要内容。首先构建未来我国人口预测的Leslie模型测算未来我国人口总数,考虑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将经济发展水平设为固定值。经测算可知未来我国粮食需求曲线呈现倒“U”型,预计2034年前后出现需求峰值,之后会出现需求回落情况。另外,未来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第二,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粮食产量预测模型。根据理论与实际选取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化肥使用量、农业财政投入、农业机械化动力、和农林牧副渔从业人数作为影响因素,借助时间序列模型对未来我国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未来我国粮食产量还将有进一步的提升,预计2020年粮食产量为66868万吨,2025年为69269万吨,2030年为70284万吨。第三,预测未来我国粮食净进口总量。根据供求平衡理论,粮食国内总需求等于粮食国内总产量与国外进口的总和,考虑到我国粮食存在出口,可用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的差值代表粮食净进口总量。经过测算,未来我国粮食产需失衡将导致粮食净进口进一步增加。到2025年,我国粮食净进口将达14013.35万吨,2030年前后达到顶峰14429.49万吨。根据当前粮食进口现状和未来预期,本文从产需失衡、关税、国内外粮食价格差异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增加原因,并就进口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和粮食进口集中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根据预测分析得出本文结论和政策建议。未来我国粮食需求进一步增加,但需求总量存在峰值,需求曲线将呈倒“U”型,而财政投入和单位面积产量等要素的变化将推动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由产需缺口带来的未来我国粮食净进口上涨,并于2030年前后出现峰值。因此,需要政府从管理粮食需求、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加强宏观调控等三个方面入手,调节我国粮食总需求和总供给,保证我国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