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空间与女性自我认知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419444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以其先锋派的现代写作和意识流创作手法而著称。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经历了20世纪英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的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基于对伍尔夫个人生活经历和其文学作品的理解,文章认为空间问题是伍尔夫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也正是她与其他很多同期作家的不同之处。因此,本文意在结合亨利·列斐伏尔的理论来阐述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空间表征。通过研究公、私空间的二元对立,文章审视了伍尔夫小说中女性人物不断追寻自我认知的过程。对于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和爱德华时代的女性来说,她们仍然被限制在私人领域。伍尔夫认为女性遭到了公共领域、私人领域这一二元对立空间的压制和奴役,以至于她们无法建立自我认知。然而,伍尔夫并没有将进入公共领域简单的视为解决女性问题的唯一方案,在其作品中,她还广泛地探讨了女性的教育和职业问题。综上所述,文章将伍尔夫与伍尔夫的作品与其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紧密结合,透过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讨伍尔夫在20世纪初期关于女性的自我建构与自我追寻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同样也为世纪之交的空间与现代生活的互动提供一个基本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在翻译理论史上最具有中国代表特点的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和最具有西方代表特点的奈达的“对等”的翻译原则的对比研究,结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特
本文对劳伦斯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探讨。文章以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劳伦斯的三部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为模本,探讨了劳伦斯在小说中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客观、含蓄、礼貌、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改善
本文试图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荆棘鸟》中颇具争议的拉尔夫这一人物形象。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内容。第一章,介绍作家、作品、人格理论、文献综述,及荆棘鸟的传说;第二
近年来,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教师如何教学转向学习者如何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者们注意到了焦虑这一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并进行了一些实证性研究,他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