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区转型发展过程与机制研究——以南京钟山风景区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需求逐渐发生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跃迁,带动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休闲型跨越。但在学术界,对于旅游转型的研究尚停留在宏观的战略指导层面,缺乏对具体旅游地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和旅游转型内在机制的理论探究。  作为风景名胜区的一个类别,城市风景区是传统的观光旅游地,但又因其与城市的特殊关系,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中,直接受到城市环境的挤压,面临城市居民日益旺盛的游憩需求,从而站在转型发展的风口浪尖,城市风景区的转型发展可以被视为旅游地转型的示范和缩影。  本文抓住旅游转型这一行业热点,选取城市风景区为研究对象,指出城市风景区的转型发展是指上世纪九十年以来,城市风景区系统应对旅游需求系统和城市环境系统的变化而发生的适应性行为。文章首先梳理了城市风景区相近概念和内涵,明确给出了城市风景区的定义,认为城市风景区是在空间上与城市接壤、互相交错或被城市包围,与城市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可达性强,能够依托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兼具城市公共绿地功能的风景名胜区。其次文章阐述了城市风景区的类型、特征和历史变迁,并从空间结构、产品结构和经营管理三个层面分析了城市风景区的转型过程。为了探讨城市风景区的转型机制,本文基于系统理论,构建了包含城市风景区系统,旅游需求系统,城市环境系统的城市风景区转型发展的系统模型,通过对系统动力机制和响应机制的分析,本文得出,城市风景区转型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压力,观光产品与休闲需求的矛盾,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是在支持力、诱发力、引导力、拉动力和内生力共同驱动下的结果。  最后本文以典型的城市风景区——钟山风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城景相对区位、城景关系、景区定位、旅游服务、旅游产品、景区环境、管理模式、经营管理八个层面探讨了钟山风景区转型发展的过程。文章认为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结构与日益膨胀的城市居民休闲需求之间的矛盾,城市动态性扩张与生态环境静态性保护的矛盾是钟山风景区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因,验证了前文对城市风景区转型发展过程与机制所进行的理论研究。论文针对钟山风景区转型发展,提出了构建城景相容的空间格局,构建内文化外休闲的产品格局,构建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构建一票制的收费格局四点建议,以期为其它旅游地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正>2016年,有太多的"不确定"发生。令人惊愕,又被卷入其中。这一年,我们与世界一同见证了美国总统换届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超级不靠谱;尽管之前我们已经为英国会毫无征兆地公投
期刊
该文根据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以系统论的观点,选择在能量平衡、水循环和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的8个要素(温度、降水量、土壤水含量、大气水汽含量、生物量、枯枝落叶量、腐殖质
该文从生态旅游的实质出发,结合丰林保护区旅游发展的实际,借鉴生态学、旅游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等有关理论和方法,研究探索了丰林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问题与实践内容.
该文对区域(以华北平原上的沂河流域为例)复杂的气候-水文过程进行建模的一种初步尝试,结果表明ANN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流域水文系统建模方法.作者接着用所得到的对过
学位
森林是非常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占据地球30%的陆地面积,在全球变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表征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叶面积指数(LAI)是指单位地表面积上总绿叶面积的一半,对于
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和航片、卫片解译,结合野外考察发现了潍河下游有11条较大的地面古河道(埋深0-8m),呈树枝状分布,均为历史时期形成.利用大量钻孔和地质剖面资料及野外访问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利用和破坏,人们对自然界承受能力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认为应该划出的重点实施保护的自然环境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应运而生。自然保护
学位
水面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在增强三维GIS的真实感和沉浸度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真实感水面的模拟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与传统的虚拟现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