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川是一种自然现象,研究这种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与其他现象间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冰川是宝贵的水资源,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农业与工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冰川中储存有很多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信息,通过对古冰川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古气候变化的成因,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贺兰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研究贺兰山对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冰川发育气候的研究以及中国内陆地区的古气候变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贺兰山为研究背景,采用野外地貌考察-采样、室内沉积物分析-断代对比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古冰川发育的地貌特点,冰川作用的规模、时代进行深入分析。贺兰山地区存在晚第四纪以来的冰川作用遗迹,主要分布在主峰附近海拔28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遗迹以岔沟地区最为典型,冰川作用时期为末次冰盛期(LGM)。根据冰川平衡线处年降水量与6~8月多年月平均气温的关系,计算得出贺兰山现代理论雪线高度为4724±100m。通过冰斗底部高程法(CF)、冰川末端到山顶高度法(TSAM)、冰川末端至分水岭平均高度法(Hofer)及积累面积比率法(AAR)计算出贺兰山古雪线的高度为3101m,考虑构造抬升后其古雪线的高度应为3034m。贺兰山地区在气候上受东亚季风系统的影响,由于受到太行山、六盘山及秦岭的阻挡,从西南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到达这里时,已经势力微弱,因而降水很少;而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形成强大的冷高压,产生强烈的西北风,所以贺兰山地区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的发展与变化对于贺兰山冰川地貌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