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唐诗典故翻译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c4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历来是中外诗歌爱好者的研究重点,被译介成各种文字,尤以英文为盛。大量用典是唐诗的一大特点。典故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印记与民族特质,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译者只有领会其文化内涵并遵循一定的翻译技巧,才能把典故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达出来。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试图从社会符号学视角探讨唐诗典故的翻译。社会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翻译的研究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很多专家学者对社会符号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进行过研究,表明了社会符号学对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社会符号学翻译方法以“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标准,“意义相符”是指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相符;“功能相似”是指语言的信息功能、表达功能和祈使功能的相似。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明确了语言、文化、社会和语境的不可分割性。唐诗中的典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典故作为一种语言符号,透过社会符号学视角,能够充分地传达其中的文化蕴含,更好地分析其社会和文化背景。除引言和结语部分之外,论文分三个章节。在论文引言部分,作者介绍了国内外对唐诗典故翻译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并概述了论文的基本结构。第一章介绍了唐诗典故,包括典故的定义、来源和作用;第二章介绍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方法,重点分析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方法的标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和优势,引介了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提出的意义三分法——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第三章具体分析了译书《唐诗三百首新译》中唐诗典故翻译的策略,译者会有侧重地运用直译、借用、音译、意译、加注法、转换视角等策略,从而更完善地向读者传递典故蕴含的文化蕴意。论文结论部分扼要重述了论文的观点,分析论文的局限性,冀望更多关于典故翻译的研究涌现。
其他文献
双关语是英语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格。人们有意利用某些词、短语或句子在音、形和义方面的条件,使其具有双重意义,从而产生声音、形式和意义上的美感。由于其独特的修辞和语
本文对《庄子》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经典之作的英译本从哲学阐释学的视角作了研究。论文主要基于《庄子》的三个全译本:里雅各的译本,梅伟恒的译本和汪榕培的译本,从译本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最小电压有源箝位(MVAC)的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可有效地减少由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损耗,主开关和辅助开关均为软开关,并具有电压应力较低的特点。研制了一台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