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瘘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ang027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高位肛瘘在国内外肛肠外科中都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故一直是肛肠外科医师研治的重点。在高位肛瘘的治疗方法中,具有代表性手术方式是低切高挂术,该术式临床应用也最广泛,但该手术创面大,术后愈合时间长,痛苦大,且因瘢痕组织生成过多而影响肛门的功能,有的还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与后遗症。其他手术术式也多不甚理想。由湖北省中医院汪草原主任医师独创发明的医用铣刀(HG-I型)在治疗肛瘘,尤其是高位肛瘘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本课题采用医用铣刀铣瘘术与传统低切高技术在高位肛瘘的治疗上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评估铣瘘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有效性、可靠性,同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本课题选择85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铣瘘术结合常规换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低切高挂术结合常规换药方法,术后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疗效、疗程、并发症及复发率,客观地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复发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疗程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肛管弹性的影响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对肛管弹性的影响更小,从而治疗组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更小;创面疼痛及术后并发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导师汪草原主任医师独创发明的铣瘘术在治疗肛瘘,尤其是高位肛瘘时,操作简单,安全,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其对肛门损伤小,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肛门周围皮肤,肌肉,从而基本完整地保存了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临床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很多,总体上可划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疗法两大类:前者如牵引、按摩、服药等,后者包括传统的开放手术以及
背景和目的: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自然预后极差,是主肝静脉(Major hepatic veins,MHVs)出口部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血流受阻所引起的肝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颈3-7全椎板减压术及颈3-7单/双开门椎板成形术两种术式手术前、后颈椎稳定程度变化以及两种术式术后稳定程度对比。 【方法】: 1.选取手术之前颈椎
在煤矿开采阶段,精准识别出小断层,对煤矿安全开采极为重要。针对煤系地层小断层发育的内在特征,基于反射波的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特征变化的基础理论,建立了煤系地层小断层地质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UCB)的变化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所对应的NSE值对新生儿产生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儿科病房收治的61例高UCB
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发生率高,致死率、致残率高,后遗症多,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一种疾病,也是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康复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弥漫性轴突损
<正>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水交汇口,是杭州市历史地段
周围神经损伤后疗效不佳是骨科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以往认为主要原因是神经吻合技术难度大、效应器官发生废用性萎缩等。近年来发现神经损伤后相应的脊髓神经元退变,严重时甚至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 25°×0. 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710号台风"海棠"残余环流北上引发的东北地区北部的大暴雨过程
目的 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在职1级高血压患者情绪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5月在浙江医院初诊的在职高血压患者20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