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高位肛瘘在国内外肛肠外科中都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故一直是肛肠外科医师研治的重点。在高位肛瘘的治疗方法中,具有代表性手术方式是低切高挂术,该术式临床应用也最广泛,但该手术创面大,术后愈合时间长,痛苦大,且因瘢痕组织生成过多而影响肛门的功能,有的还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与后遗症。其他手术术式也多不甚理想。由湖北省中医院汪草原主任医师独创发明的医用铣刀(HG-I型)在治疗肛瘘,尤其是高位肛瘘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本课题采用医用铣刀铣瘘术与传统低切高技术在高位肛瘘的治疗上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评估铣瘘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有效性、可靠性,同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本课题选择85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铣瘘术结合常规换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低切高挂术结合常规换药方法,术后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疗效、疗程、并发症及复发率,客观地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复发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疗程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肛管弹性的影响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对肛管弹性的影响更小,从而治疗组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更小;创面疼痛及术后并发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导师汪草原主任医师独创发明的铣瘘术在治疗肛瘘,尤其是高位肛瘘时,操作简单,安全,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其对肛门损伤小,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肛门周围皮肤,肌肉,从而基本完整地保存了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临床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