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角下有机马克思主义评析

来源 :吉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马克思主义以解决环境问题与生态灾难的等一系列全球危机为使命,旨在建立一个以共同体为基础的,生态文明的新社会制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问题严峻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南,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为使命。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无论在理论主张上还是实践诉求上,都与有着一定的渊源。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的大环境下,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走进新时代的大时代下,以中国视角探究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鲜明的现实价值。笔者始终秉持客观的、辩证的学习态度,对有机马克思进行评述。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凸显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合理价值与局限性,继而得出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一些启示与反思。本文主旨鲜明,意在证明只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才是指导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导致该理论注定无法成为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因此,本文研究对于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丰富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有机马克思主义进行评述。第一部分,阐述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和体系构架。在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的基础之上,分别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内容主张、实践规划等角度梳理其体系构架。第二部分,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体系。分别从其核心内容、鲜明特色和重大价值三个维度进行深刻明晰的阐述。第三部分,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有机马克思主义进行评述。通过对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二者的比较分析,揭示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合理价值及局限性,从而为后文阐述启示与反思作铺垫。第四部分,基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评析结论,从而得出有机马克思主义带给中国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上的启示与反思,使本文的主旨得到更进一步明确和升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地位不动摇。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发展生态文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来实现生态正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实现理论创新,坚定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道路自信。
其他文献
<正>政治交易、热点话题、亲人朋友、娱乐八卦……正式会晤之外的私下交流中,各国政要们亦是性情中人。有媒体这样评价美国总统奥巴马最新陷入的"麦克风门":美俄看起来争执不
为解决国有企业办职教幼教机构教师退休待遇偏低的问题,国务院国资委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补贴政策。为贯彻落实好有关政策,
“擅长向世界介绍中国”。在《吴建民外交作品系列》中,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作序称赞昊建民。在扉页处,李肇星说吴建民“擅长向世界介绍中国,四十多年来
<正>"发展是硬道理"不能被片面理解为"硬发展",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都与"硬发展"相关当前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化,在国内引起了不少反思。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近日在谈到国际形势
自从1999年年底中国正式宣布申办世博会以来,驻法大使馆一直担负着申博的调研、协调、沟通和前线指挥工作。吴建民是当时的中国驻法大使。2003年12月12日,年届64岁的吴建民,在国
目前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课程教育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模式不完全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等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
兴起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解放运动。这次运动首先在德国爆发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德国之所以成为宗教
去年,69岁的吴建民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和外交学院院长的位置退休。退休对吴建民来说意味着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Last year, Wu Jianmin, 69, retired
为祖(籍)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一直十分热衷的一项公益事业。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海外华侨实力的不断增强,华侨助学正从以往单一的捐助模式
报纸
<正>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称吴建民为"世博会大使",赞扬他"为他的祖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起了关键作用"。被遗忘的中国1910年世博会址——南京丁家桥在一次世博会的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