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河南沙颍河沿岸市镇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自西向东南流经河南中东部地区,于安徽境内汇入淮河。明清时期沙颍河北接贾鲁河、卫河,可达京师;南流淮河与长江相通,水运条件便利。明清两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长途贩运贸易随之发展起来,沙颍河水运重新兴盛,沿岸的北舞渡、周家口、逍遥镇等也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沙颍河沿岸市镇自明代中后期开始兴起,清代达到鼎盛,吸引了晋、秦、闽、赣、皖等多省商人来此经营,出现了山陕、浙江、福建、湖广、江西等多所会馆。清末以来,新式交通兴起,加上战乱不断,当地经济基础薄弱等,沙颍河沿岸市镇又相继衰落,只有保存下来的客商会馆和碑刻见证了曾经的辉煌。沙颍河水运及其沿岸市镇在明代中后期兴起,在两个世纪之后又相继衰落,其原因何在,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探讨沙颍河沿岸市镇的发展变迁,注重史学理论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沿岸主要市镇兴衰的根本原因,探求市镇兴衰、河流水运、新式交通运输出现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中国市镇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进而为今天的沙颍河复航与综合治理、新城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的借鉴。
其他文献
氢分子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大数据相关技术成为氢分子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驱动力。依据氢分子生物医学科研团队需求,构建氢分子生物医学数据仓库模型,在数据中心环境
介绍了水合肼、三聚氰胺、尿醛树脂、三聚氰酸等以尿素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前景.
明清时期,既是我国古代城池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也是传统城池的终结,这一时期的城池,在明清时期政治经济背景的影响下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然而,因我国地域广大,地形多样,以及
介绍了放射性的一般知识及建筑陶瓷产品放射性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建筑陶瓷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并针对如何避免和降低建筑陶瓷对人体的危害问题,从生产企业、国家监督机构、消
本文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系统梳理广西地区在南朝时期的所有州郡县政区,对一些争议的政区置废情况,尤其是对没有正史地理志资料的梁陈新增政区,在众说纷纭中旁征博引、加以
针对滨海盐渍土盐分含量高和土壤导水性能差的问题,采用禾康盐碱土改良剂、康地宝盐碱土改良剂、金满田生物菌剂、腐殖酸和石膏5种土壤改良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测定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