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难已然成为大学生和高校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所关心的大事,而且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收集梳理,结合延边大学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及其研究理论的结合,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模型,即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职业规划意识、个人品质十一个维度。从学校的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校园文化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通过自编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对大延边大学在校生施测后得到有效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水平表现一般,其中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职业规划意识水平表现较差;朝鲜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就业能力存在差异; (2)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沟通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多寡呈显著正相关; (3)学校的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英语和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2)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3)学校与用人单位开展合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