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以延边大学为例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难已然成为大学生和高校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所关心的大事,而且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收集梳理,结合延边大学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及其研究理论的结合,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模型,即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职业规划意识、个人品质十一个维度。从学校的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校园文化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通过自编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对大延边大学在校生施测后得到有效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水平表现一般,其中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职业规划意识水平表现较差;朝鲜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就业能力存在差异;  (2)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沟通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多寡呈显著正相关;  (3)学校的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英语和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2)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3)学校与用人单位开展合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其他文献
对学习者实行个性化、智能化、适应性的网络教学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适应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在适应性学习系统中测试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它是系统了
本研究在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体育价值观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江苏省高职学生的体育价值观,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自试点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试点十余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模式不仅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学术单元,是大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的特色、竞争优势和学术声誉关键是通过重点学科的水平来体现。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学科平台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