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替传译作为口译的形式之一,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交传的过程中,密集信息或复杂陌生信息的出现,使译员所接收信息超出其认知范围和承受能力,从而出现卡壳、错译、漏译等认知超载现象,此类现象的产生会直接影响译员的整体状态、翻译过程以及整个口译内容的最终质量。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于交传中认知超载现象所提出的应对策略大多是针对前期准备和后期改善的,而对于在实践过程中该如何应对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但由于口译任务的固有特性,认知超载现象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有必要的。释意理论将翻译过程分为: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三个过程,它强调口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意思而非单纯的言语,该理论很好的为交传中认知超载现象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本文选取纪录片《这里是北京》作为模拟交替传译的主要内容,以释意理论为指导,将对认知超载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翻译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笔者将归纳并提出交替传译过程中由于认知超载现象产生所引起的译文不畅、逻辑混乱及文化缺省等口译问题,以及相应的问题的解决策略:信息重组、要点浓缩、逻辑显化、信息整合、补充背景、释义补充,并对口译实践的收获与价值以及问题和局限做出归纳总结。以提高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整合表达能力,从而更好的应对交传过程的认知超载现象,提高口译内容的质量及译者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