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型人格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复发及其他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kym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了解D型人格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影响; 2、探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组与j#D型人格组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及其相关因素; 3、探讨改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特征。促进心身健康的医护措施。 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以山东省内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在心内科住院,自愿接受调查的中老年冠心病中心绞痛患者和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DS14),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西雅图心绞痛评定量表(SAQ)以及收集生化结果,比较D型人格组和非D人格组患者在人口学、社会学及疾病资料,生化指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差异。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有t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s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中老年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组与非D人格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无差异性,在文化程度、职业性质、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血糖、血小板等各项生化指标比较结果没有差异性。 2、中老年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组与非D人格组在既往史进行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在现病史中,D型人格组与非D人格组进行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3、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组“面对”应对方式的得分低于非D人格组,“屈服”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非D人格组,两组进行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回避”应对方式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以“应对”为因变量,回归方程Y=11.899+0.389社会支持总分-0.229D型人格;以“回避”为因变量,回归方程^Y=13.394+0.235焦虑;以“屈服”为因变量,回归方程^Y=10.402-0.407生活质量总分+0.400负性情绪总分。 4、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组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总支持各项因子得分均低于非D人格组,进行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由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与D型人格的NA维度相关。 5、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及焦虑与抑郁共病的患者人数与非D人格组发生人数经卡方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总分得分进行t检验,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以“焦虑”为因变量,回归方程^Y=6.960+0.462NA-0.335认识程度;以“抑郁”为因变量,回归方程^Y=8.072+0.365SI-0.287主观支持。 6、在生活质量的各项维度的得分中,中老年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组均低于非D型人格组。除认识程度维度外,在活动受限、稳定状况、发作情况、满意程度、生活质量总分方面两组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示,以生活质量总分为因变量,回归方程^Y=74.007-0.463屈服-0.357D型人格。 7、中老年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组中41.90%的患者合并高血压,非D人格组中38.98%的患者合并高血压:两者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D型人格组中有46.5%的患者合并糖尿病;非D人格组中有23.7%的患者合并糖尿病;两者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中老年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患者比非D人格患者容易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容易进展为心衰,D型人格影响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和预后。 2、D型人格是心理社会指标的核心因素,影响着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情绪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指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3、D型人格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需进一步验证。 4、D型人格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发展和心理社会因素有重大影响,医护人员可以针对患者的D型人格进行干预,帮助患者纠正和改善不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应对方式,最终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庆儿童医院近10年住院传染病整体及常见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包括其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的流行特征及变迁,为医院传染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来自重庆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