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列为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党的十九大也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现代化,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为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态环境需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当人们面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世界性难题时,绿色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人们所选择的一种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同省份由于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政策倾斜力度等的不同,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在绿色发展视角下应该采取差异化的优化发展路径。山西省作为以煤焦为主要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能源大省,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生产模式,导致能源消耗过大、环境质量变差、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的出现。为推进煤焦去产能、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多重压力下,对于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山西省而言,任务是艰巨的,现有的发展方式存在哪些不足,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完成绿色发展的目标?需要对当前山西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寻找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此外,山西省工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测度和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周边资源型地区今后工业绿色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论文在总结整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山西省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构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工业绿色增长度、工业资源环境压力、政府绿色政策支持三个评价层,并通过熵权法对其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山西省在2001~2018年工业绿色发展综合得分从2001年的0.175增长到2018年0.225,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是波动式上升状态,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从二级指标看,除了工业绿色增长度对综合得分有较为明显的拉动效果,工业资源环境压力、政府绿色政策支持增长较为缓慢,对山西省工业绿色发展的贡献有待提升。为了更全方位的评价山西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论文将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河南省四个周边省份列为横向比较对象。从比较分析的结果来看,山西省工业绿色发展综合得分排名主要在第4名上下徘徊,与排名靠前的省份(河南省)有较大差距,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各省份在工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内的三个维度的表现也略有不同,其中,排在第一名的河南省在工业绿色增长度和政府绿色政策支持上遥遥领先,而在工业资源环境压力上略显不足,排名第五位的河北省除了工业资源环境压力方面对工业绿色发展综合得分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其余两个维度的促进作用较不明显。山西省在这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没有表现出较好的排名。为了促进山西省工业绿色发展,逐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加快传统能耗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绿色循环产业;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量,注重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加快工业绿色产业集聚,增强规模效应,提高山西省工业绿色发展能力,促进山西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