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肺血栓栓塞症(PTE)为血栓阻塞肺动脉所致的疾病,溶栓治疗可以较迅速减轻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肺动脉机械性阻塞,改善肺血流动力学,降低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病死率,目前临床上关于肺血栓栓塞症不同危险分层组对静脉溶栓治疗的反应性差异尚无充分认识。因此,分析上述患者溶栓治疗反应性及治疗效果间关系,有助于医师积累经验。目的:通过对肺血栓栓塞症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血小板等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对比,了解肺血栓栓塞溶栓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各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前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提供一定的微观指标的参考,为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的预后提供临床参考,为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溶栓剂治疗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64例发病后14天内进行溶栓治疗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根据2008年欧洲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对危险分层的划分标准分为高危组和中危组,详细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配对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非配对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及卡方检验;非参数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Wilcoxon检验,设定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高危组与中危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中:(1)两组溶栓治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中危组下降更显著(P<0.05);(2)两组溶栓治疗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上升,高危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危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溶栓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中危组降低更显著(P<0.05);(4)两组溶栓治疗前血小板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中危组升高更显著(P<0.05);(5)两组溶栓治疗后疗效对比显示中危组改善较高危组明显(P<0.05)。结论:(1)中危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后各项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较高危组明显改善。(2)中危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后溶栓反应性及治疗效果较高危组理想。(3)危险分层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疗效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否能为各危险分层调整溶栓剂剂量提供参考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由于病例数量有限,结果可能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