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6名英语母语者、6名粤语母语者和6名普通话母语者为被试,对他们使用普通话表达不同语气的512个同文异焦句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英语母语者和粤语母语者在普通话语调和重音方面的偏误。研究结果发现:1.在宽焦句中,英语母语者和粤语母语者陈述句和疑问句相似度过高,两者的区别仅体现在句末字上,且陈述句表达相对较好,疑问句表达上不能将声调和疑问语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2.无论焦点重音位置如何,英语母语者陈述句的句首音节的调阶相对较高,没有压低句首调阶的意识;而粤语母语者在焦点重音落在末一字和末二字时,没有压低句首音节调阶的意识。3.英语母语者和粤语母语者在表达重音时,无论重读音节是什么声调,都不存在重读音节后的音高骤降现象,说明音高骤降现象虽然是作为普通话焦点重音感知的重要线索,但在二语习得中不容易习得。且英语中存在着重读音节后的音高骤降现象,但英语母语者在普通话习得中未发生正迁移,说明音高骤降现象不容易在语言间转移。4.英语母语者和粤语母语者表达重音时,往往能通过加大时长来表达重读音节,但是通过扩大调域和抬高调阶表达重读音节的能力较弱,在调域和调阶的把握上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5.在末一焦句和末二焦句中,英语母语者和粤语母语者在表达句中字时往往出现调阶下降的现象,音高走势和普通话母语者出现明显的差别。6.当重音落在末字和末二音节上时,英语母语者和粤语母语者不能很好地处理重音和语调的关系,虽然他们会有意识地扩大调域、抬高调阶,但是幅度相对较小,表达仍然不到位,而且重读音节的调型也会发生变型,发生众多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