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的致死病因,也是健康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一般认为,居民矿物质补充主要来自日常膳食,但居民膳食营养调查发现,从膳食摄入的矿物质都很低,部分矿物质甚至不及RNIs的一半。有研究显示饮用水可以成为钙镁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补充。硬水富含钙和镁等矿物质,在心脏的电生理活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学者研究报道,硬水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猝死,也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存在地理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2013—2018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下称罗城县)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了解罗城县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死因顺位、去死因分析、早死概率、时空变化趋势等,并探讨罗城境内小长安镇、宝坛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饮水水质总硬度之间的关系,为相关部门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线索。研究资料与方法第一部分:从罗城县居民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8年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人口资料,根据ICD-10进行分类编码,采用Excel2010、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个或以上的死亡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时间、年龄序列死亡率采用趋势卡方检验,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采用线性回归模型F检验进行判别,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反距离加权(IDW)插值模型编制分区图,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做时空趋势描述。第二部分:于2019年根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小长安镇、宝坛乡的各村屯共154份饮用水样进行水质总硬度指标检测,与2013-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脏病死亡率做相关性分析。采用Excel2010进行数据整理,SPSS 23.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1)2013-2018罗城县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5475人,粗死亡率为291.4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8.68/10万,心脑血管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9.99%。6年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17.48,P<0.001),略有波动。(2)6年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339.2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6.11/10万;女性死亡率为240.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70.94/10万。男性心脑血管死亡率高于女性(χ~2=155.991,P<0.001)。六年间男性和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χ~2分别为13.118、4.977,P<0.05)。(3)各年龄组之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差异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22921.707,P<0.001);0-44岁年龄组6年间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死亡率为24.62/10万,45-64岁年龄组为244.60/10万,65-84岁年龄组为1600.03/10万,85岁及以上年龄组为8285.31/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65-84岁年龄组开始出现急剧增加。(4)2013-2018年罗城县心脑血管疾病不同民族平均死亡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04,P<0.001),平均死亡率最高的是壮族(310.05/10万),其次依次为汉族(282.23/10万)、仫佬族(281.16/10万)、其它民族(220.80/10万)。2013-2018年汉族死亡率呈下降趋势(χ~2=4.425,P<0.001),壮族死亡率呈上升趋势(χ~2=13.314,P0.05)。(5)2013-2018年罗城县居民期望寿命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期望寿命男性由70.61岁上升至73.17岁,女性由80.49岁增至81.72岁。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后,2013-2018年增加的期望寿命分别为5.49岁、4.01岁、5.44岁、6.44岁、7.34岁、7.05岁。6年间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后平均增加的期望寿命为5.96岁,其中男性为5.99岁,女性为5.64岁。(6)2013-2018年罗城县死因监测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前三位死因为脑血管病(187.41/10万)、缺血性心脏病(62.54/10万)、其他类型的心脏病27.89/10万),占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95.34%,是罗城县死因监测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7)2016-2018年罗城县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在8.93%-11.25%之间波动,APC为2.73%,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2,P=0.525)。其中男性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P<0.05),不同年份的早死概率均为男性显著大于女性。(8)2016-2018罗城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宝坛乡最高,并以宝坛乡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减小;死亡率较低的乡镇为与宝坛乡距离较远处的怀群镇、天河镇、四把镇和小长安镇。第二部分:小长安镇各村屯水质总硬度中位数为300.20mg/l,宝坛乡各村屯水质总硬度中位数为16.20mg/l,小长安镇的饮用水总硬度比宝坛乡高18.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因监测结果显示宝坛乡的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6年间平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小长安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长安镇、宝坛乡全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的6年平均死亡率与水质总硬度的负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一部分:(1)2013-2018年罗城县心脑血管疾病流行趋势总体呈现主体规律性,即在主体民族(汉族、壮族和仫佬族)、主体年龄组(45岁及以上)、主要病种(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以及男性、女性和总人口的死亡率变化均呈小幅度上升趋势,总体说明罗城县心脑血管防控工作仍需不断加强。(2)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是罗城县6年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提示对这两大类疾病应重点加大防治宣传和干预的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3)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率、早死概率以及去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寿命均显著高于女性,期望寿命低于女性等结果提示应从整体上更加重视男性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健康宣传和防控工作。(4)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表现为高度年龄正相关,大部分病例集中在45岁及以上,说明对中老年人群的相关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5)民族间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存在差异,提示防控工作要关注民族聚居区的特殊人文与自然环境。(6)不同乡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存在差异,全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提示在防控工作中,应对高发地区重点关注,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健康地理学相关研究。第二部分:长期饮用软水的宝坛乡(平均总硬度仅19.91mg/L)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6年间平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饮用硬水的小长安镇(平均硬度288.60mg/L),结果提示硬水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保护因素,需要进一步通过人群队列等研究加以验证。